記錄查詢
回網頁最上方
首頁
名人推薦
-
名人推薦
RECOMMEND -
-
-
張容榕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2024.09.09 -
在音樂中對話:樂團生命力的激發與共鳴
音樂家是樂團的靈魂,她/他們的演奏技巧、表現力以及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構築了每一次演出的獨特魅力。音樂家的價值不僅在於他們是音符的執行者,更在於他們作為情感的傳遞者,能夠透過音樂與觀眾建立深刻的情感連結。而音樂家在樂曲呈現過程中所擁有的發揮空間,以及如何從中找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成為樂團凝聚與建立深厚認同感的關鍵因素。這次灣聲樂團的室內樂(Chamber Music)演出,展示了音樂家在不同風格表演中的深厚功力。兩組音樂家透過對比鮮明的風格,展現了沉穩內斂與活潑靈動的不同音樂情境。誠如李哲藝老師所言,室內樂是一種精緻而親密的音樂形式,每位音樂家在演奏過程中須展現高度的技巧和敏銳的感知力。
與大型樂團的整體合作不同,室內樂沒有指揮,每一位音樂家都需擔任聲部的獨奏者角色,這種形式不僅展示了音樂家精湛的技藝,更強調了他們在音樂對話中的和諧與平衡,也讓觀眾得以更加細緻地感受音樂家之間的互動,微妙的眼神交流、音樂的細節處理以及情感的即時流動,讓人為這些藝術家所掌握的高超技巧而驚嘆。
在各種演出形式中,室內樂也成為了音樂家自我表達的重要途徑。在每一個樂句的處理中,音樂家都在進行對自我的探索與呈現,透過音樂,將內心的情感與思考傳達給觀眾。這樣的過程讓音樂家不僅僅是樂曲的執行者,更是創作者與詮釋者。這種能夠自我表達的空間與彈性,與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中所強調的核心理念相呼應。
自我決定理論由心理學家Deci和Ryan提出,強調人類對於自主性 (Autonomy)、勝任感 (Competence)和歸屬感(Relatedness)的需求。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時,個體會擁有更高的內在動機與更強的心理滿足感,並更加投入於他們的工作或興趣之中。對於音樂家而言,能夠自由地詮釋和創作,並將個人的情感、理解和創意融入音樂中,這樣的自由度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內在動機,也激發了演奏的熱情。
音樂家與樂團之間存在著一種共生關係。音樂家透過自我實現,增強了對樂團的認同感;而樂團則透過提供表現空間與彈性,促進了音樂家的成長與發展。這種組織文化,讓樂團與音樂家都能在不斷變化的音樂世界中更加豐富與深刻。
此次演出的客座大提琴首席陳世霖老師指出,室內樂是音樂家技藝與默契的極致展現。不同於獨奏或大型樂團的演出,室內樂要求音樂家在高度精密的合作中展現個人技巧,並保持與其他成員的完美契合。音樂家們在這樣的表演中,需敏銳地聆聽、即時反應,並在表演進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演奏,以達到微妙的平衡。因此,不同的成員、樂器,甚至觀眾情緒的微妙變化,都讓每場演出獨一無二。這些微小的變化,不僅使每次演出充滿挑戰,更賦予其無限的吸引力。
當安可曲中兩組音樂家同時在台上精彩的「尬」音樂時,觀眾不僅能感受到不同世代、不同音樂,甚或是音樂家與觀眾之間的多向共振,也能感受到音樂家們在演出時享受音樂流動的淋漓暢快。室內樂音樂會讓每一位參與者,無論是台上或台下,都深刻體驗音樂所帶來的心靈共鳴與創造的無限可能。
-
張容榕
-
-
張容榕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2024.08.28 -
種一顆音符,譜美好樂章
在參與灣聲樂團舉辦的「種一顆音符2024感恩音樂會」中,我深刻感受到台灣土地的深厚價值與音樂文化的無限力量。台灣這片土地孕育了獨特的文化與情感,而音樂,則是這些情感的凝結與傳遞的載體。灣聲樂團以多元且創新的表現形式,透過音符詮釋台灣的文化與精神,已然成為象徵台灣價值與力量的代表。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在音樂會中提到,「創投就是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句話也道出了灣聲樂團發展歷程;從一個品牌雛型成長為台灣樂團的新典範,一路走來,得益於企業家們的支持。
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理論強調,企業不僅在創造經濟價值,還應積極回饋社會,促進其持續發展。灣聲樂團的成功發展,是這些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最佳案例。與教科書上對社會企業責任的抽象定義相比,當我親眼見證在場企業家們對台灣音樂文化付出的心力與熱忱時,這一理論得到了具體且充滿人情味的詮釋。企業家們不僅提供了財務支持,更動員了廣泛的人際網絡與豐富資源,親自參與,促成灣聲樂團從古典走向經典,最終成為台灣的「台典」。
灣聲國際副董事長黃少華先生在音樂會上幽默地將自己比喻為「詐騙集團首腦」,鼓吹大家一同參與灣聲的成長,施振榮先生也笑稱自己是老鼠會會長,但我更傾向將他們視為「傳教士」,因為他們真心相信灣聲的價值,並以無比的熱忱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依著連結和口碑傳播,透過每一位參與者的推動,形成連鎖反應般的擴散效應。灣聲的成長也是如此,企業家們作為最初的支持者,他們的信念與推薦,構建了強大的社交網絡,讓灣聲的影響力如潮水般一波波擴展,創造了持久且廣泛的市場效應。誠如一位珍珠匯的女企業家在音樂會中的分享:「我這輩子從未主動向人開口,但為了灣聲,我邀請了許多朋友來認識並支持灣聲」。
灣聲樂團最大的隱形資產,就是這一群如家人般的後援者。他們不僅把灣聲視為自己的企業來投入支持,更在情感上與之共鳴共感。
音樂會頒以「潮詠獎」感謝十位企業家對灣聲的支持。「潮詠獎」的命名別具意義,將「潮」與「詠」兩個字結合,不僅傳達了風起潮湧的深刻意涵,更象徵了台灣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潮」字象徵著自然界中日月引力所引發的運動,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也象徵隨著世代變遷而展現出的彈性與適應力。在感恩音樂會中,灣聲樂團感謝企業家們的鼎力支持,而企業家們則感謝灣聲對台灣土地的深厚熱忱及勇於向世界發聲的決心。一位企業家用「互為貴人」形容這段關係,這一描述既真切又溫暖。
「詠」字則代表著歌詠與吟唱,象徵著音樂的傳承與情感的表達。這不僅是音樂作品的創作,更體現了灣聲對台灣土地的熱愛與對音樂文化的堅守。企業家們的支持,則讓這份詠唱得以代代傳承,使台灣的聲音在世界舞台上不斷迴響,永久傳唱。
感恩音樂會以灣聲創作曲目「弦舞」開場,以「鼓聲若響」結束,誠如李哲藝老師所言,灣聲國際正要鳴起戰鼓,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
-
張容榕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4.06.21 -
見上げてごらん 夜の星を
小さな星の 小さな光が
ささやかな幸せを うたってる
小小的星星,微微的光芒,細細地唱著,點點的幸福。你有多久沒抬頭看看星空了?
視線聚焦在光年之外的光年。一首象徵希望的日本老歌『仰望星空』,由東京一群愛好聲樂的朋友攜手灣聲樂團演出。一個一個微小的夢想聚在一起,此刻的音樂廳成了一個宇宙。
我知道維也納音樂協會藏了一個金色的夢,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有一朵盛大的玫瑰、等著為我綻放。拉開夢想的時間軸,音樂路上的追尋者們自有經緯。2024年六月東京,Suntory Hall三得利廳的四面舞臺、環繞一域夢想的大海。從一座島嶼到另一座島嶼、迴響八方潮起,灣聲樂團世界十大音樂廳之旅,以此起帆。
樂曲裡有潮汐,牽引著微妙的遷徙。曾經頻頻回首的離去,等待著有朝一日的迴游、如約而至的靠岸。
開場曲『四月雨幻想曲』透過 李哲藝總監的取材再創作與灣聲音樂家們的演繹,臺灣民謠之父 鄧雨賢三大名曲:四季紅、月夜愁及雨夜花,如漾的青春掀起波瀾壯闊的眼前。鄧雨賢先生在1929年赴東京學習作曲,異鄉的思潮、曲裡的情懷,化作2024年三得利音樂廳的六月雨。各提琴聲部的循環對話,當年傳唱街頭巷尾的流行金曲華麗轉身,成為世界級音樂殿堂的開場式。結尾三段主旋律流暢的連結而起,婉轉了一種前世今生的奇幻感。
歌裡有一種不捨,化作一個遠遠的問句,像浪花一次又一次輕撫著沙灘。問你近來可好?
灣聲樂團攜手國際小提琴家 林品任演繹的《金色年代》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何日君再來』熟悉的主旋律像一個熟悉的問候,喚起日本與臺灣人們共同的回憶。林品任滑動時空的指法,與全場音樂家互動出多層次的劇碼。後段solo拉弦與彈撥同時出現的那一剎那,彷彿提琴上多了一隻自我伴奏的手,淡淡的感傷、濃烈的釋放,訴說著鄧麗君一生的傳奇。
《金色年代》第三樂章『我只在乎你』取材自鄧麗君最後一張國語專輯,原曲『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由 三木剛先生創作,1986年先發、隔年慎芝女士填詞中譯,在日本歌壇締造創下多項大獎。有別於前兩樂章主旋律先行的編制,刻意留在後段才出現的時光流逝,引領期待的小提琴solo響起時,像微微的波浪、推進全場的聆賞者默唱的律動,一千四百多雙眼睛像繁星一般、安靜的發光。
當年那一位臺灣女兒在日本被接納、被關愛的感動,時光倒流溢滿整座場館。有別於《金色年代》三段協奏故事,安可曲『夜來香』有一種十里洋場的裙擺感,音樂家與指揮以眼神傳送密碼,靈活的停頓再起音,優雅的共譜一支時代之舞。
從歌姬之舞到阿根廷探戈,下半場灣聲重新演繹 Ástor Piazzolla《探戈的歷史》四段樂章,訴說當年起源於妓院的舞步、難登大雅之堂的挑情尋歡舞曲,透過音樂家的自我認同,在傳統中創新,以時空的轉移告訴世人探戈地位的迭起,如今成為古典樂世界中的一系主流。探戈的宿命逆轉就像一面鏡子,對視著臺灣民謠漫漫百年的殿堂之路。我對第二樂章『Cafe1930』極其有感。灣聲首席們以純絃樂solo對話,取代原曲的吉他與長笛,勾勒出布宜諾斯艾利斯咖啡館的對話即景。
我們是被世界遺忘的人們吧?——
樂師之間的自嘲與哀嘆,音符與音符之間的空白都有戲,文人墨客藝術家聚在咖啡館討論著未來,但夢想終究淪為佐餐的風景。中提琴首席結尾的一個長音化作一條沉沉的線,操控著樂手的偶戲人生。
舞臺像一座島嶼、也是一座山谷。除了精美的音色,三得利音樂廳有著充滿想像的場廳地貌。儘管坐在舞臺右側的丘陵上,一絲一絃風吹草動、依舊被精準的傳遞。
山谷裡田疇交錯,人們勤耕收成、島嶼滋潤盎然。臺灣作曲家 顏名秀的『田水寄語』在灣聲的詮釋下,風吹阡陌投映到我的眼前。以絃樂的技巧擬聲大自然的樹聲蟲語。曲中微微的顫音中融入民謠『牛犁歌』,就像打開手掌發現一個兒時的夢、翩然而起。
相對於李哲藝總監專為NSO首席絃樂團創作的『絃舞I』,強烈對比出不同世代的臺灣風景。旋律一檔一檔的加速,神乎其技的指法及高低把位的升降變換,音樂家化身為音樂廳中的一群舞者。持續的追擊後整齊的並進,飆速破表、在場的六十四隻手彷彿著了火,令人不可置信地在古典樂中聽見電子樂的科技感。
臺灣的音樂、世代的故事,透過三得利音樂廳的音場。一絃入魂。
終場安可曲『望春風』的弦音一現,彷彿一道太平洋的曙光,金色的線條穿過雲層,一種沈浸式的暖流、感染了整座會場。我的心直到現在還停留在指揮最後一刻懸空的雙手,樂曲最後一個音符殘響,從東京到臺北的書桌前——
回想80年代一路走來,當前的臺灣以晶圓產業展現國際影響力,並以高科技供應鏈的實力,開啟AI時代、成為世界的中心。此時此刻、全島洋溢著一種「全世界只有我們可以」的成就與自信。同一首安可曲『望春風』從臺北的誠品書店到東京的音樂廳,灣聲樂團透過「世界十大音樂廳之旅」的第一站,對外溝通島嶼的文化和藝術,這一步足足跨了七年。從“高科技臺灣 HIGH TECH ”到“高感度臺灣 HIGH TOUCH ”,期待能看到一代接著一代來自臺灣的藝文團體,傳遞著你我一起的能量與聲量,繼續在國際舞臺發光。
置身世界的AI核心讓人不免聯想:未來音樂的創作及表演會不會被AI取代?到音樂廳演奏、進場館聆賞,會不會成為時代的絕響?時間軸拉到太空移民的未來,當重力、空氣、溫濕度都有了不同的定義,人們回望這一顆藍色的星球,就像仰望一顆發光的星星。關於家的聲音、關於人的溫度、關於音樂廳的渴望,一定會進化出一個方式,持續被回想、穿越光年的再迴響。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4.06.20 -
等待行李的轉盤旁,鴨舌帽大叔手提兩盒高山茶、閒聊伴手禮。
“阿蘇山脈的一滴雨水經過萬年火山流灰的縫隙,過濾滲透20年才能匯集出熊本市的自來水。我喜歡送茶給這裡的新朋友,以阿里山的雲霧伴隨來自地心的神秘滋味。”
你也喜歡以茶為禮、送給遠方的友人嗎?水葉之間慷慨地伸展出島嶼脈絡,雙手奉上節氣的記憶,透引人情悠遠。一壺茶溫暖了遠道而來的掌心,也為臨行的人拎起了祝褔、化作隨身行李。
六月熊本,灣聲樂團日本之行的第一場音樂會,是一壺茶。用他鄉的水、煮故鄉的味。
開場的『四月雨幻想曲』,取材自臺灣民謠之父 鄧雨賢先生三大名曲:四季紅、月夜愁及雨夜花。我試想著一百年前啟蒙於日本的鄧先生,帶著音樂思路回到1930年代的臺灣,創作出這些雋永的歌曲,滲透世世代代的人文紋理。昨夜透過灣聲樂團與李哲藝總監的演繹,歌曲迴游源頭、融匯兩地的人文養份,緩緩化開時光的滋味。絃音似水、點點滴滴,在熊本縣立劇場的音樂廳中暢流。我尤其欣賞中段各聲部提琴首席的獨奏對話,從飄渺的淡忘到清楚的提醒,回韻出深遠的力道,滂沱入耳、沁然入心。
一杯茶靜放窗前,歲歲月月。是無所不在的中秋。
臺裔小提琴家 林品任以『金色年代』起絃。第二樂章『未來-月亮代表我的心』,在群山起伏的編制中,各聲部提琴交疊出黑絲絨般的夜色、流星走雲。吹彈可破的solo是一片透光的葉子,壓抑紛飛、懸浮在風中,像欲言又止的表白。該出是這樣的心境吧?——月が綺麗ですね。難免想起當年久居熊本的日本國民作家 夏目漱石擔任英語教師時、出給學生的短文翻譯,把" I love you "轉換成一幕情境劇,微妙而含蓄地留下整片天空的想像。
月色是一面鏡子,對看人間每一雙眼睛。下半場灣聲攜手熊本第一高校合唱團演出的『荒城之月』,大提琴起音擬態古琴化身導讀人,古老的鄉愁瀰漫在青春的嗓音裡,娓娓道出一去不返的曾經。灣聲從一開始的傾聽者,慢慢地與充滿立體感的人聲重唱交疊,牽起手十指交扣的往前走。一步一階的登高眺望,直到單字單音的空曠高亢。戲劇化的歌聲隔空回應了上半場的『月夜愁』,優雅歡愉的臺北三線路,風吹微微。曲裡悲歡離合,就像月亮之所以讓人著迷,只因懂得陰晴圓缺。茶如月、月引潮,時代浪起。
每一場音樂會都是音樂家技術、經驗以及靈性的考驗,探索自己與團隊重新對頻,找出融入音樂廳、與環境共鳴的方式。就像這一場臺灣音樂會促成者TSMC台積電,掌聲背後的引力來自其海外體系JASM落地生根的心志。
JASM對於環境的自律、對於水資源的守護,表現出科技產業先行未來、承諾世代的核心溫度。灣聲的音樂娓娓道出臺日的昨天,共筆譜寫明日的故事,交心、只為成就一起的風景。這一場演出不僅是日本首演,這更是台積電海外第一次的藝文活動。每一個音符都是來自臺灣的善意,藉由在地的表演者與灣聲一起的演出,表達異鄉人對於被包容、被接納的萬千感念。
每一個誕生,都是人類的希望。灣聲擅長以最簡單的旋律貼近人心,隱喻每一個你我一起的當下。一首幾乎地表上每一個人都會唱的歌,結合多樣曲風的『生日快樂變奏曲』,拓荒的牛仔、靈魂的藍調,激昂的進行曲、華麗的圓舞曲,以樂曲跨越國界,將生命的不思議表露無遺。音樂家們時而優雅清亮、轉身緊湊追擊的節奏拿捏,高技巧的指法讓每一個段落都是驚喜。我回想熊本科技大城的催生,凝聚了TSMC、SONY、TOYOTA、DENSO等產業翹楚的心力,才得以在兩年內創造十年建廠的奇蹟。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あの大きな空を
一場音樂會千山萬水,科技回到人文、我們都是地球的孩子。安可曲由日本聲樂家 谷川精獻唱『千風之歌』,堅定而充滿能量的唱腔,傳達這一首永不止息的歌,將人類回歸自然的心境表露無遺。出乎意料的謝幕曲,第一高校合唱團回到舞臺以華語合唱『小城故事』,是熊本對於本場音樂會的溫柔回應。像一個一個的微笑迴盪在音樂廳,漣漪一般、輕柔擴散到每一位聆聽賞者的嘴角。
從森林之都到科技之城的轉變,我喝著一杯自來水,透看一早飄雨的熊本城。談的談、說的說、小城故事真不錯,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做客。
-
Xcott Woo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4.05.06 -
一路驚奇不斷、灣聲改寫了音樂的可能性!
今年六月應台積電之邀,將赴台積電日本落腳地熊本演出,這是在6/21灣聲進入世界十大音樂殿堂的三多利音樂廳公演之前新增的行程!
科技與藝術在日本首度攜手,也讓日本民眾同時見識到臺灣的硬實力與軟實力。
作為民間自組的灣聲樂團,擁有超乎常情的彈性可以嘗試各種可能!一路以來四個字:「沒有限制」
以演奏規模來說由沙龍型的小型四重奏到大規模的交響樂,灣聲都能創造音樂的能量,管弦樂可以與說書念歌、歌仔戲、平劇、原住民演唱結合、樂器可以中西合璧,對灣聲來說,都可以應付自如。
灣聲自行培養編曲、指揮人才提供機會給音樂家,李哲藝對傳承說到做到!
我常說人生要立體凡事要藝術處理,灣聲用經典音樂形式,藝術處理了台灣自己的文化,提升了傳統音樂的高度!
2017年成立以來,灣聲樂團以其創造力和活力享譽國內樂 壇。截至今年,樂團已演出各種規模音樂會超過500場,年 度音樂會票房成績平均超過90%。
自2019年起,灣聲樂團連續舉辦「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 」,不僅獻給臺灣民眾,音樂會也透過電視和網路向全世 界直播,每年有數千萬觀眾觀看,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逐 年攀升。
有別於一般古典樂團,灣聲樂團的演出類型多元,除了正式音樂會之外,樂團也同步與電視台、廣播電台聯合製作節目,透過創意編曲和不同演繹,分享臺灣音樂之美,有
些節目持續幾個月、有些則長達數年。
灣聲樂團懷著感恩的心繼續前行,每年自願性舉辦公益巡迴 演出「灣聲樂團臺灣行腳」。以「行動音樂廳」概念,努力 將美妙的音樂帶到臺灣每個角落,讓音樂觸手可及,在過去 10次公益巡演中,共舉辦了超過180場音樂會。
為了將臺灣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擴展到年輕族群,灣聲樂團 從2023年開始舉辦「臺瘋音樂會」,理念是以流行音樂為 主體,結合科技與影像,演繹獨特的「交響流行音樂會」 。 豪華陣容為臺灣樂壇投下震撼彈,也令大眾見識到灣聲 樂團的跨界能力,這是一個極其瘋狂的實驗,最終證明音 樂沒有國界,受到年輕人的廣泛喜愛,在打破限制、顛覆 想像的前提下,「臺瘋音樂會」被定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 音樂嘉年華。
灣聲的瘋音樂同樣沒有界線,也創造了說書人導聆的新模式,把沙龍精神發展到大型演奏,把普通古典音樂發展成容納台灣元素的「台灣的聲音」,灣聲更與雙融域沈浸展演合作,提供台灣音樂融入聲場跟視覺藝術共舞,不斷挑戰音樂與科技的整合界線。
灣聲拓展了我們對經典音樂的想像。
不僅此也,舉辦國際音樂大賽早已是灣聲樂團的心願,經過多年的發 展和累積,2023年首次舉辦「灣聲國際音樂大賽」,弦樂 四重奏為首届比賽項目,所有指定曲目均與臺灣素材有關 ,邀請國內外知名弦樂演奏家、指揮家擔任評審團,來自11 個國家的33支團隊在高規格的平台上展開角逐,冠軍隊伍 來自俄羅斯的「Klever Quartet」,他們甚至表示回國後將 向觀眾表演並介紹這些作品!未來灣聲樂團將每兩年舉辦 不同類型的國際比賽,例如作曲、指揮、不同器樂等,期 待透過國際音樂大賽將臺灣音樂推廣得更深更遠!
在贊助者的大力支持下,灣聲樂團國際巡演於2023年6月啟 動,首次巡演在美國西海岸7個城市演出7場音樂會,獲得 2000多名觀眾的熱烈迴響,每場演出觀眾都起立鼓掌致意 ,還有不少美國朋友感動落淚。隨後,演出足跡於2024年4 月擴大至美國東岸和加拿大。
灣聲樂團於2024年6月正式啟動更遠大目標「世界十大音樂 廳演出計畫」,灣聲樂團要將臺灣音樂帶到世界頂級音樂 廳!巡演首站選擇了日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並計劃於2026年登陸歐洲公演。
由此可見,灣聲不到七年由無到有,一直在創造音樂的可能性,並堅定的執行創團理念,讓台灣的聲音全世界都聽的到。
個人曾經跟戴彰紀董事長參與灣聲的草創期,後來獲得施振榮先生的大力支持,一路拓展領域及演奏形式,這也歸功李哲藝的才華與超級有毅力的領導風格!
此次的日本公演,台積電熊本地區的演出,足證台灣的護國神山也肯定灣聲音樂創新與傳揚台灣文化的代表性,讓台灣的科技與藝術在熊本完整展現,灣聲七年的耕耘,終於成為代表台灣文化的一支大旗,緊接著6/21在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演出台灣音樂,也是一個階段性高峰。
一路看著灣聲的發展,看到李哲藝與樂團創造一個個驚奇不已的可能性,太勵志了!恭喜灣聲!
-
鄭家鐘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4.04.15 -
民歌五十暖壽趴
灣聲樂團14日民歌五十暖壽趴,為了由民歌元年的1975到明年50週年提前暖壽
1975我大學剛畢業正要去當兵,其實民歌已經在校園發酵,1978退伍念研究所則已遍地看花!民歌,是清純時代的特定產物,成為一個值得回憶的歷史記憶。
灣聲懷舊系列將民歌改編成為弦樂演奏曲,在傳唱之外又增加了演繹的傳承方式。14日的演奏在馬世芳的導聆下,除了音樂賞析外,又對民歌時期的文青與社會背景做了梳理,不管是否熱衷民歌的人都跟著他追憶了似水年華,例如我也摸過吉他,只是很快就轉移目標到跳舞了,無論如何吉他及土風舞都是當時戀戀校園的標配,那時民歌有想像中的大江大海(如出塞曲、歸去來兮),有清純青春(木棉道、忘了我是誰)等等,值得懷念的沒有網路,必須書紙傳情的時代,馬世芳說「如果」就是靠遞紙條傳情寫出來的,回想自己初三時同學們在男生大樓向女生大樓射紙飛機傳情的畫面,還真是彷如昨日!
回到灣聲的音樂,李哲藝基本上已經爐火純青的把古典音樂作為一種再創新文化的方法論,他跟李泰祥一樣,以古典音樂的精準度來重新詮釋民歌,如同李泰祥以音符的精準度來詮釋三毛的橄欖樹、他們都是無視音樂傳統界線,給予不同樂種新的生命
音樂在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就像神經生物學家尼娜克勞斯所說,它可以改善從兒童到成人的注意力記憶力,而且聲音意識影響很廣,牽涉到我們思考、感受和運動的方式。音樂非常能夠跟整個聲音意識產生互動。透過從事音樂活動可以重新打造腦區之間的網絡,進而強化我們的生命感受能力。
灣聲樂團不斷創新的演奏形式,更重要的是使音樂活成多次元的聲音意識,在原有人類共同記憶資產中產生了蛻變。
例如由葉佳修作曲的外婆的澎湖灣經李哲藝改變,在興奮活潑動感上大幅提升,它的創新給予能量等級更高,聲音意識維度更為提升。
馬兆駿的木棉道,在灣聲演奏中增添了更多元素,人更婉約、樹更飄逸、路上有光影,有春風,詮釋出情竇初開的忐忑與耽溺。
橄欖樹不用說,它的旋律令人掉淚,它的傾訴讓人心碎,在灣聲的奧妙編曲中,還真的可以叫出已經深種在每個人心中的橄欖樹,
特別中的特別是王鈺淩作曲的生肖嘉年華,李哲藝充當舉牌boy,告訴我們音樂中形容的是哪個生肖,虎虎生風、龍騰九霄,小白兔怯生生,雞群小跑,蛇的緊迫緩慢與馬的快速奔馳,豬猴鼠牛各有型態,羊成了羚羊上下跳耀,均表達無遺,音樂的聯覺能力注入提示圖立即在聽眾心中變成動畫,大大提升聽眾的聲音意識!
灣聲樂團改變台灣人民的音樂習慣,邊導聆邊演奏,打破傳統古典音樂的巢臼,歌仔戲、平劇,原住民音樂、民謠,均可與古典音樂融合互相加成,演奏中即興演出及舉牌,都拉近聽眾與音樂的距離,李哲藝堪稱音樂的魔法師!請大家支持灣聲樂團作為台灣創新音樂文化驚艷國際舞台的國家隊!
-
鄭家鐘
-
-
蹦藝術|BONART 林仁斌
蹦藝術執行長/知名音樂導聆人 2023.12.16 -
寫在音樂會前
再次撰寫灣聲樂團,看一下蹦藝術資料庫,距離上篇文章,居然已經是五年之後了。
心中訝異,沒有覺得很久,但畢竟隔了一個近四年的疫情時間,一晃眼,時光真的五年就過去了…但好消息,隨時疫情遠去,那過去幾年似乎停滯的時光,也一點一點地重新流動了幾來
偷偷說個小典故,2020年12月中,疫情依舊緊繃時,Jasmine排除萬難來到台灣
進行隔離,準備進行灣聲樂團於2021年1月1日的 《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演出
之前幾天,突然因為台灣疫情升溫考量,而無法演出,所以她居然就在防疫旅館隔離期滿之後,直接飛離台灣,使得當年的合作計劃延期…
不過這幾年的等待是值得的,因為這次不但等到Jasmine再次訪台,哲藝還幫她多
安排了幾首合作樂曲,光是協奏曲部分就有四首(《望見青春風》長笛協奏曲、《草螟弄雞公》長笛協奏曲、《江原道阿里郎》長笛協奏曲與《臺灣貳拾肆》長笛
協奏曲)一次滿足更多喜愛欣賞她演奏的粉絲XD
...
點我『查看完整文章』
-
蹦藝術|BONART 林仁斌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4.01.01 -
音樂廳中我不時抬頭,
一群候鳥飛過。
領頭者舞翅節奏,
擾動氣流、共振耳膜,
引導出一條回家的路。
灣聲樂團【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六年來首次邀請活躍於歐美古典樂壇的臺籍指揮家 陳美安客席,以一股溫柔而篤定的能量,讓原民風格開場曲《馬卡道狂想曲》奔馳出春臨大地的喜悅。接續以作曲家石青如《金色的詩歌》,綻放2024年第一道暖陽。
從默數讀秒的預備音、前進漸退的聲量起伏、到激昂的跳躍結尾,樂團指揮就像電影導演,佈局每一首曲子的微妙氣候。今年全場音樂會的鋪成,從山雨欲來到星光呢喃,不時聯想到李慕白的那一片竹林,時而懸空穿行、返身踏風降落,有別世人習以為常的重磅武打,舉重若輕。
面對龐大的管絃交響樂編制,指揮家以靈活而精緻的手法在野性與優雅之間、彈指劃出一條又一條精準而俐落的拋物線。精湛的演繹來自謙遜的聆聽,竹子似的彎腰後揚起。原本低到塵埃的流行歌謠,在音樂殿堂裡悠然轉世、開出一朵朵不思議的花。
如果樂壇是江湖,朱宗慶打擊樂團有著行俠仗義的風骨、偷心擊魂,又不失錦衣衛的心思、緝捕天涯迴響。《絃舞I》在繁複的絃樂中改寫劇本,讓打擊樂從配角反身主角。指揮化身列車長唆使琴絃從冷靜到發燙,提琴手忘我加速到極致,古典樂挑釁電子樂、時空重疊不停蹲跳跑酷,揚起燕尾服的007過招狄仁傑。
「前歲一日,擊鼓驅疫病之鬼,謂之逐除, 亦曰儺。」李哲藝總監為朱團量身訂製的《六六大順》非關牌局。六位打擊樂音樂家聯手演奏三十六種打擊樂器,像極了除夕當天的家常與非常。
木琴點滴洗滌除舊,是年夜飯備料與大掃除的收尾;鑼聲鼓響炊煙起鍋、吊鈸管鐘送神祭祖。搬出梯子貼春聯的孩子,木魚、爵士鼓、弦樂的緊迫盯人。時而大號、黑管、小喇叭的隔空催促,遠行的家人陸續到家,歡聚的圓滿、哄堂的開席,交織出忙碌而興奮的家族場景。
閉上眼聽灣聲洶湧,
漁人俯身潮汐,
撒出一張曼妙的網。
每一顆飄浪的心,
都被微妙的收攏。
我的心中有一條『臺灣河』,Google Map上搜尋不到,在世界十大長笛演奏家Jasmine Choi崔娜卿的笛聲中、婉轉流長。《劇未了,情待續》協奏曲,思念入味、真情若水。放學校門轉角撐傘的等待、課堂偷渡紙條的初戀河堤、訂做喇叭褲風雨無阻的西門町...成長的美好,一幕幕在眼前重映。
李哲藝總監以瓊瑤電影配樂為底稿,《凝月/獨上西樓、秋水/在水一方、回眸/大眼睛》在歲月的視角中喚醒聽覺的創作。回憶暖暖,勺出一碗臺灣人心知肚明的熱湯。
內斂的起音Solo、身形與笛音融為一體,Jasmine牽起全場穿遊記憶流域。我特別著迷《回眸》中段長笛與其他音樂家的即興互動。管絃國樂、中西對話,時而俏皮、瀟灑任性,重返解嚴時代舞廳夜總會中的意亂情迷。面對觀眾、背對樂團的她想必在培養默契上下足了功課。
長笛安可曲《阿里郎三重奏》在豎琴的穿針引線下,韓國民謠與臺灣竹笛《雨夜花》不期而遇,源起不同文化的旋律心有靈犀,鄉音小調就能匯流出一段江河萬里。
曾經思念是一張郵票,念家執筆、書寫愛情,乘載心事遞向遠方。由灣聲樂團駐團作曲家聯手創作的《時代的情書》交響組曲,展信重溫、瓊瑤的愛情故事頻頻回首,逐字細讀、深刻體會到世代輩出的灣聲才情。
作曲家王鈺淩作品《第一樂章:楚楚》以敘事性的思路佈局。笙笛開場、絃起訴情,國樂管絃多種樂器各自代表劇中人物特色,夢幻而激烈的戲劇張力,復拍《月朦朧鳥朦朧》及《一簾幽夢》的交響電影。「楚楚」借名劇中串起故事的鄰門女孩,曲中刻意置入《平安夜》旋律,點出主角於聖誕夜的意外相遇,巧思點睛。
有別於《我是一片雲》原唱的舒緩悠揚,《第二樂章:飛飛》作曲家李哲藝破框創新,遞出一架噴射機,與雲競速、萬象天開,將歸心似箭的遊子心境表露無遺。
人生如戲,歲月著迷。作曲家王敏玲作品《第三樂章:依依》。上半段取自《聚散兩依依》電影主題曲,像翻開一本年少的日記、飄落一片秋日的書籤,紋理糾纏愛與愁。下半段《雁兒在林梢》多層次聲部對話,以旋律朗朗釋懷、為愛放手。
《第四樂章:朵朵》作曲家蘇鈺淇以天馬行空的奇想,重新演繹當年紅遍綜藝節目的流行歌曲《野菊花》。國樂管樂開場的上半段磅礡迭起《菊花台》般的宮廷風,中段豎琴、揚琴、琵琶峰迴路轉,青蛙王子的主打歌化身交響進行曲。隨著旋律加速度,音樂家手打節拍、舉起樂器忘情吶喊,全場回到當年巨星舞群的歡樂時光。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養育一個孩子、需舉全村之力——
謝幕時指揮家 陳美安引用一句非洲部落的諺語,為灣聲樂團一路以來的成長做了最好的註解。從音樂廳走到偏鄉,從學校孩子的互動到醫院、廟口的人心撫慰,民謠古典不違和交融。
灣聲樂團以島嶼共有的記憶澆灌旋律,分享企業鄉里的善意開枝散葉。用一整個臺灣的養份培育一個樂團,【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從音樂家到聆賞者、從廳院現場到實況轉播,每一位參與者都是演出者,一起完整你我生命中最深刻的曲目。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3.12.16 -
我們約好了,來日再聚——
2020年地球被隔離的四月,灣聲邀集各國音樂家線上合奏《心向天明》,遠在奧地利的Jasmine Choi捎來這一段solo。2023年此刻、她走出誠品音樂廳舞台舉起長笛時,時空微妙的拉起一弧曲線,溫柔的牽起曾經的約定。一弧曲線是沙丘背脊上的風行,一個一個音符細數時光沙漏的流逝。一弧曲線更像懸崖上探險家的漫步,偶而的口哨音、回應天地唯我的冷空氣。這一場『灣聲看世界IV』的曲目與編曲,在Jasmine與灣聲音樂家們的演繹下,散發出一種義無反顧的優雅磁場。
日本民謠《濱邊之歌》孤身一人的海岸線,笛音與絃樂日夜風動、潮起徬徨,隱約聽見鄧麗君翻唱過的《海戀》週而復始的遞向遠方。印尼民謠《Bengawan Solo梭羅河畔》的迷離感,頻道切換到電影《花樣年華》香港上環的長階梯,提著餛飩湯的旗袍女子蕩漾在指法中的心跳,迂迴閃躲、起伏面迎,終究化作一條不願跨過的線。
我揣摩著灣聲與Jasmine試圖在聽眾耳膜中共振的舞步。一曲暹羅民謠《相思河畔》邂逅了匈牙利《查爾達斯》狂想曲。開場各聲部提琴solo與長笛隔空單挑,從緩慢如池塘的漣漪推進到斷崖飛瀑的咆哮,灣聲衝擊出一個不思議的流域,讓音樂家的技巧即興發揮、盡興氾濫。古典混血民謠有了微妙的基因變化,來自不同文化的音樂家、不需要語言翻譯,只要心有靈犀,就能匯流出世上最長遠的一段水系。
下半場的長笛協奏曲《臺灣貳拾肆TAIWAN 24》以數字為名,難免想起當年「7+3隔離密碼」。2020年12月底全球音樂廳紛紛暫停演出、唯台灣一枝獨秀。逆風來台的Jasmine隻身在旅館中的自我宇宙,從立春到大寒近乎虐心的封閉循環,反覆練習著這一首2021新年音樂會的主碼曲。尊重當時CDC疾管局的超前部署,出關後自主管理及外籍人士的敏感神經,Jasmine只能在跨年夜煙火倒數前黯然離去。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音樂家能釋懷如此際遇。就像所有功虧一簣的太空計畫,再一次仰望天際、心底的星星依舊會發光。此行《臺灣貳拾肆》長笛首演,Jasmine再一次回應島嶼的期待,心甘情願、不離不棄——
有別於東方竹笛的演繹,李哲藝總監的創作啟蒙於詩人向陽的《四季》詩集,20多分鐘曲目在長笛柔美的音域下,彷彿在白紗蚊帳旁台灣阿母說給囡仔的床邊故事。立春的神秘低鳴、咕嚕咕嚕的莊稼破曉;提琴撥絃穀雨的點滴掌心,揚琴敲開的雲散天青,笛聲中草木新生的青春甦醒。下半場處暑的冷靜、白露的落葉圓舞曲、秋分的步步為營...
我抬頭凝視投影幕中向陽老師的版畫,竟然在寒露中被短暫的催眠了!回神過來已是霜降。像極了夢境一般,全場樂器靜默聆聽近2分鐘的長笛獨白。生平第一次近距離聆聽長笛,Jasmine的音色彷彿落在手心的初雪,白淨而透明、回神過來時已化作無形。
走過懸崖、致意頂尖——回首2021年,深感日常不是理所當然,每一場演出都得來不易。Jasmine Choi名列當今世上十大長笛獨奏家,在台灣近身細聽她對歌謠的獨到表達,實屬有幸。期待2023年世界頂尖音樂家聚首『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以旋律梳理過去、以創作想望未來,再一次深刻凝聚島嶼的向心力。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3.08.27 -
還記得那個點歌的年代嗎?
民歌西餐廳裡一首遠方的嚮往,pub live band釋放靈魂的吶喊。深夜電台裡一段青澀的告白,署名未署名,旋律一起、時空穿越迴響於心。
週末午後【灣聲之友沙龍音樂會】,室內樂難得開放現場點歌。灣聲以曲代言、聆聽在座的每一顆心。
『莎韻之鐘』追尋80年前故事、記得母親的記得。
『冰雪奇緣』母親點給身旁的女孩,眼睛裡有光。
『掌聲響起』大哥告別式之後、在曲裡再一次重逢。
『望春風』國小樂團老師、溫習與學生之間的練習曲。
『風中奇緣』當年旅居美國、種族與不種族的自己。
『甲你攬牢牢』思念一年前上車的狗狗、留在懷裡的溫度........
每一段點歌微妙的連結起我們生命裡重要的人事物,不忘的曾經。
在李老師、音樂家們及灣聲之友們的包容下,抱著Charlie學習克制掌聲、聽完全場。毛孩生平第一場音樂課勉強及格。回首一路走來,結緣灣聲、美好如初,由衷感謝。
照片提供 #灣聲樂團
-
Xcott Woo
-
-
張容榕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博士-現職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 2023.11.06 -
理想與現實的完美合聲
藝術與商業可以和諧並存嗎?
在一次演出空檔,我以「 從 理想、立象到利向 」 為主軸, 在灣聲樂團李哲藝老師面前,快速地把研究計畫說明完畢,原本很擔心藝術家出身的李老師聽到經營與利潤的論述會不開心而拒絕,沒想到老師馬上欣然答應,還告訴我:藝術要能推廣才能發揮更高的價值,音樂有穿越、碰撞與融合的特質;樂團呈現的是美學、是教育,當然也需要經營與利潤才能延續推廣,並鼓勵我繼續深入探究。
藝術是一種表達情感、傳遞訊息和探索人類經驗的創造性活動,而商業則重視市場需求、價值交換和經濟效益,儘管在目標和價值觀上存在差異,但這兩者可以進行結合,產生共同利益。商業可以為藝術提供資金支持、行銷推廣和經濟穩定性,讓藝術家能夠專注於創作,同時,也能將藝術作品帶給更廣大的受眾,提升藝術的影響力和價值。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核心價值的專業樂團,以古典音樂為基底,演奏臺灣作曲家創作的音樂,同時也致力於創作以臺灣為靈感的音樂作品。身為產業的新進者,要在成熟且受眾市場有限的產業中脫穎而出,並不容易,李哲藝老師以三大策略,靈活帶領灣聲樂團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
一、穿越古典與現代-以儀式感建立期待連結
各個城市和國家都有獨特的跨年慶祝方式,而音樂會常是人們年末歡慶活動中的熱門選項,不論是現場參與或透過轉播,觀眾都能感受到音樂的力量和歡樂的氛圍。2019年,灣聲樂團首次主辦了一場大型戶外音樂會,以「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命名,規模與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相媲美,此後,每年灣聲均以臺灣為素材設計音樂曲目,讓臺灣擁有屬於自己的「新年音樂會」。灣聲樂團以新年音樂會的儀式場景,融入台灣特有文化,穿越古典與現代,建立與人們期待的連結,也以此被市場辨識並深刻記憶。
二、融合經典與流行-以導聆人拓展閱聽群眾
灣聲樂團每個月都舉辦不同主題的音樂會,並與不同族群熟悉且喜愛的導聆人合作,其中包含知名歌手和網紅,這不僅能讓受眾聆聽不同主題的音樂作品,還拉近了人們與古典音樂的距離。導聆人會詳細解說和分析樂曲,使觀眾更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與背景。同時,透過不同導聆人的專長與表達方式,融合經典與流行,吸引更多的受眾進入古典音樂領域,達到美學教育與音樂生活化的目標。
三、平衡理想與現實-以公司化穩定樂團資源
灣聲樂團將團員視為最重要的資產,為了讓團員有穩定的收入和福利能安心演出,同時也吸引優秀表演者加入,李哲藝老師進行一系列樂團改革和創新,將樂團公司化,成為專業營運組織,加強品牌形象和行銷推廣,並注重成員的培訓和發展。公司化不僅提高了樂團的運作效率和競爭力,同時也為成員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讓音樂藝術的價值能穩定延伸。
「人們不走到音樂廳,我們就把音樂帶到人們身邊」。李老師說到做到了。
灣聲樂團以創新精神和對本土文化的熱愛,成為推廣臺灣音樂的重要助力,為音樂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不僅豐富了臺灣的音樂文化,更以社會企業的思維進行公益教育,將古典音樂導入日常,將臺灣音樂推向國際。多元化的經營模式,為灣聲樂團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為臺灣音樂文化打開了新的視野。
-
張容榕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3.08.27 -
風起的時候,只要張開雙手、人們就會想起飛行的能力。
大提琴SOLO拉出海風撐起船帆的低鳴,『思想起』的前奏引來一陣西南氣流刮進北流表演廳,神秘的光雕緩緩升起,為《臺瘋音樂會Crazy for Taiwan Concert》揭開序幕。回想每一次颱風,恆春半島幾乎首當其衝,開場的選曲像一位旗手,篤定的宣告擺脫古典制式的灣聲決心,還有每一位音樂家破框創作、跨界演奏的膽識。
台灣的美來自人情的融入,島嶼的能量來自分分秒秒的累進。
有別於傳統音樂廳的演奏背景,觀眾或許對著舞台想像畫面、或許仰望天花板一個人Brainstorming。灣聲樂團融入馬來西亞攝影家 馮業輝的縮時攝影作品『絕美之島』:爵士鼓擊出海岸鹽丘的晚霞收成、各聲部提琴合奏日月潭的破曉,恢弘的小號喚醒龜山島的蘭陽眼眸…,雙融域體驗引領全場上山入海,甚至飛翔在台北盆地的上空,看著漸變為金色流域的淡水河。島嶼的人們擺渡一段歲月的長河,飄浪有了袖長、沈浸此時此刻。
還記得孩子時學著鳥叫、騎上單車吹起口哨,人的身體就是樂器,每一個細胞都是音符。
“是對天、對地、對人的禮敬——”導聆者藍祖蔚先生的一句話,引出管弦樂的層次與聲樂家 劉夢潔時而婉約、時而爆發的聲線。在鄒族安魂曲中撫慰人心的呼喚,在舞蹈家 許芳宜半自傳電影『我心我行』的女巫場景,演繹舞者掙脫束宿命的束縛。以人聲詠嘆生命的曲線、以交響燃燒重生之夢,李哲藝老師入圍金馬的原創音樂有了更具張力的表達。在小螢幕看電影習以為常的今日,「人聲器樂協奏曲」為表演藝術開闢出另一個時空象限。
恰似與生俱來的拋物線,每一段旋律都是一支舞。
音樂家 蘇鈺淇自創編曲『暗夜茉莉列車』以爵士小提琴單挑交響樂團,幻化成一支充滿加速度的靈魂之舞。『天黑黑』的憂鬱藍調交手Bossa Nova的『茉莉花』,在電子樂節奏中響起汽笛聲,對號一列『丟丟銅』的火車飆出極限音軌。蘇鈺淇放下提琴充滿戲劇感的口技擊響,讓身體想說的話宛如十六級陣風呼嘯而出,三首耳熟能詳的台灣民謠牽動著音樂家的即興,前世今生的魔幻感歷歷在目。
颱風之前、雲走得快,提醒人們看看久違的星空。
螢幕的星系臉譜劃過一顆流星,流行與交響在此知遇。張雨生的『天天想你』由金曲歌后 曹雅雯重新演繹,療傷天后 辛曉琪與 鄧麗君虛擬人穿越時空對唱『但願人長久』。跨越幾個世代的流行歌手,讓臺瘋的舞台變身時光機、遊走任意門,成了一字一句的K歌場。大提琴獨奏家 李建樺與 小提琴獨奏 顏毓恒的深刻獨白,人聲與琴聲時而促膝長談、時而深刻吶喊,一張張陪伴成長的專輯,從生澀到熟成的曲目,夢境似的在眼前復活。那一些來不及說出口的心事、埋在瑣碎生活裡的告白,每一段記憶都被捧回手心,只要點亮手機中的手電筒就能揮灑滿場星光。
青春是一陣風,搖滾肯定是颱風眼。
正如樂評導聆人 馬世芳所言,“搖滾樂有著——格格不入的悲壯感”。畫面挑釁著禁忌、燈光偷渡舞廳中的走馬燈,把主唱的角色留給觀眾。曾是陌路人的搖滾與交響,在臺瘋混種出義無反顧的實驗精神。閃靈、伍佰、茄子蛋、八三夭、五月天…不中斷的天團組曲,像當年叛逆的你我、賭一口氣游到泳池的另一端。吃力地讀著提詞字幕也想不起是哪一首歌,世故之後溫馴的我們的的確確缺席了幾堂經典搖滾課,有幸趁著這一場臺瘋派對、倒帶補修。
每一場風雨都是盛宴,灣聲自有氣候。
回想2022年夏天有幸參與灣聲跨界音樂會的命名,「臺瘋」著實是一個膽戰心驚的選項。人們容易聯想風雨的破壞力,每一段氣象預告都在試煉人心。「颱風」是每年7~10月特有的熱帶氣旋,提供島嶼近30%年降雨量,平衡地表生態、牽動民生經濟。每一場風雨不會只停留在某一個國度或某一座城市,恰似不同領域的藝術匯集灣聲,扭轉古典音樂的刻板印象,期待改變島嶼的表演氣候。
第一年的《臺瘋音樂會Crazy for Taiwan Concert》從聽覺到視覺、從重塑到創生,超級音樂風暴生成強大的藝術氣旋,一場台灣人一起參與的逍遙音樂會來勢洶洶、風起灣聲。
照片提供:#灣聲樂團
-
Xcott Woo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3.08.27 -
一條跨界創新曲線正在形成!
灣聲「台瘋」音樂會有感。灣聲樂團從創立之初就標舉了一個新價值觀:「以經典音樂的形式讓台灣音樂被世界看見」,經過三年的努力,灣聲樂團已由島內品牌,邁向世界品牌,剛從美國巡演回來,所到之處盛況空前!明年也將登台東京音樂殿堂演出。
然而,這些都是必然的線型發展,只要價值觀的價值被普遍認同,必然帶來這樣的結果。這次我要談的是,灣聲在演繹台灣的聲音同時,也進行一條隱形的主線,就是不斷創新、不斷跨界、挑戰音樂的極限,打破音樂的類型,在台灣的文化基因中由繼承發揮,轉向擴大發展。
從灣聲本身的系列音樂會到新年音樂會,這些跨界創新就已經一直在進行,但這些屬於繼承與發展居多。
不過,到了北流中心的「台瘋音樂會」,灣聲標榜的是「創建新音樂潮流,以跨時空、跨領域衝撞匯流、以虛實共構呈現的交響流行音樂會。
這個音樂會標示了灣聲從線性發展轉向指數發展的新斷點!
在此之前,灣聲嘗試的各種跨域方式,尚在可預期範圍,無論說書、演唱、國樂西樂混合、都還在想像之內,且國內亦有類似樂團做這樣那樣的跨界。
然而,我從台瘋音樂會中,看到整個思想的改變。大有開啟視覺表演音樂科技匯合的新曲線。也就是灣聲發展的斷點似已出現。
樂團說這個音樂會的發想參考了BBC的逍遙音樂節,那種無極限跨界的音樂型態及跟觀眾密切互動的型態(可惜這次沒有搖滾區)。這個音樂會存在110年,一直是公認最瘋狂最受歡迎的音樂節,致力融合當代因素與音樂,讓聽眾無距離混在音樂裡。灣聲的台瘋音樂會瘋狂程度還沒達到這個級別,但創作與演出的瘋狂程度則有過之!
台瘋開場的絕美之島,緣起灣聲應邀替台北101雙融域沈浸式體驗「絕美之島」配上音樂,這次顛倒正面,以龐大的交響樂團來重新詮釋馬來西亞攝影家馮業輝縮時攝影的視覺震撼。形成另一種衝擊!
青春台灣,由爵士小提琴王子蘇鈺淇自創編曲,「暗夜茉莉夜車」結合天黑黑、茉莉花,丟丟銅也,演出爵士交響混種曲目並親自扮演人聲樂器,蘇鈺淇火力全開,連麥克傑克森舞步都上身演出,又拉又跳又充當人聲樂器,吹響了「無邊界」的號角!同時,在自由奔放當中影像部份大量採用生成藝術家吳哲宇的生成影像,實現科技美學與音樂的搭配,未來可以更進一步令音樂驅動生成演算創造更隨音樂起舞的生成影像!
緊接著「藝術台灣」以許芳宜半自傳電影「我心我行」為藍本,由女高音劉夢潔搭配李哲藝的原創音樂,將歌唱演奏影片融合,對表演藝術的身體做了吟詠與禮讚!表演藝術跟大型音樂會過去很難結合,因為跳舞與音樂孰輕孰重,難取平衡,然而聰明的李哲藝用舞者的影片與獨唱加起來,讓演奏立體化解決了實人演出的矛盾。
「致敬台灣」將張雨生的經典由人的靈魂深處叫醒,金曲歌后曹雅雯用自己的風格詮釋出跨年代的恆久之歌,張雨生十年的音樂生涯卻今天及往後都仍然與時俱進傳承世代,可以說音樂可以對人的影響是千秋萬世,與生命的時間無關。曹雅雯最後演唱鹹汫,這首極盡思念之情歌,蕩氣迴腸。
劉夢潔的鄒族古謠唱的好極了,配馮業輝的縮時攝影,完全入味台灣之美!
「經典台灣」首度與鄧麗君虛擬人與歌手辛曉琪合唱經典老歌「但願人長久」「月亮代表我的心」虛實整合,縫合時空距離,已漸朝未來元宇宙的時間可逆、空間穿行與今古對話預作伏筆。
金曲台灣中辛曉琪與小提琴獨奏家顏毓恆的對話,畫龍點睛!
水之台灣結合了節目製作人兼海底攝影家的李景白「水下30米影像」。也是前所難見的視覺聽覺同步輸入腦中的傑作。
我個人受衝擊最大的是「搖滾台灣」這一趴,這是我看過最立體化的演出,聲光影像、演奏創新度、都是超出預期,閃靈的力道,伍佰的豪邁、八三夭的性格,在沒有主唱的演奏中,竟然更讓觀眾的我可以靈魂直接介入音樂!還有茄子蛋等,簡直是獨立音樂的微縮版,卻壓縮在這個當下活蹦亂跳、音樂作為一種超越時空創建新體驗的方法,我深深震撼。
最後安可預定曲「未來台灣」李哲藝把四季紅玩成一場派對,所有歌手樂手及指揮都同台成為演員,有夠「瘋」,無極限!
我覺得從搖滾台灣開始根本就是要觀眾跳起來才夠味!
從我個人的感受,灣聲樂團憑藉著李哲藝的能編曲、能指揮能演奏的核心能力激勵了樂團本身的創作力道,樂手兼編曲者已有好幾位,指揮家亦不止一位,這種綜合性的能力,可以成功的把音樂作為一種方法論來使用,與不同領域不同的傳統表現形式做有機多元的再詮釋,不但把涇渭分明的類型音樂重新以經典音樂詮釋解構再創;更可把視覺藝術、生成藝術、科技美學等,進行吸納運用,於是,經典音樂有了超維度的生命力。它成為技藝的共性,方法中的方法。這或許是灣聲跟其他傑出樂團最大的不同,當知名的樂團還在摸索音樂+(即音樂可以多用點什麼?)時,灣聲早已前進到+音樂(即任何東西無論實體虛擬都可用音樂來再造),從台瘋音樂會首度進入北流中心這種上萬人席次的場域,我有點感覺,這是灣聲樂團的一個新曲線的轉折點,一個新型態流行音樂的出發點!
蠻佩服的。
-
鄭家鐘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3.07.08 -
鼓聲若響回魂酒,在35度C的台北擊出一個又一個時空破口。
通勤月台上過站不停的列車,機車聯誼顧路而賭氣的踩發桿,一把湯匙兩人攪亂紅豆挫冰上的合歡山,夜市快炒店同學會的追酒乾杯…台灣鼓王 黃瑞豐老師攜手灣聲樂團的台味爵士,鼓刷、棉槌、鼓棒…逐一打中要害,即興的宿醉感、像子夜鐘擺在耳根子響起,無心理會音樂廳外跋扈的太陽。
好奇你過去的風雲,接著反問你現在的風雨?爵士樂是一個問句。
絃音挑起心事、鼓聲搭腔過去。《給我一個吻》《玫瑰玫瑰我愛你》鋼琴起音一弧拋物線,多年擱淺海馬迴的十里洋場有了動靜。提琴與鋼琴的交手像踮起腳跟的雙人舞,循著低音提琴 莊嘉威老師的悄悄話,徐徐呼出一個外灘的煙圈,戀舊的人們自願被圍捕,忽遠忽近、欲擒故縱的撿起一片法租界的梧桐。
舞台燈光明亮,本場自備夜幕一簾。
鋼琴獨自擺渡、鑔音閃爍星光。提琴聲解索一艘木船,慢慢漫漫、從蕭邦的夜色一路潛行到蘇州河畔。飄浪啊飄浪~愁與不愁之間、直到密西西比河的輪船汽笛拉出長響,在那一段世界最長的碼頭上岸。《搖擺月夜愁》的編曲有耐人尋味的起伏感,三線路風吹微微,此生所有的等待化作一條長河,驀然回首、不復逆流。
何不為世界末日配個樂呢?
不失幽默的《浪漫爵士天黑黑》鼓聲點滴灑落,撥開繁花盛開的間隙往外看,山雨欲來、人心慌慌。後半段每一位音樂家的輪番solo像是與死神對話。大提琴高低把位的爭辯、小提琴扭身抖音的懺悔,中提琴語重心長的坦然…每一段獨白都是強大的內心戲。
“天黑黑——天黑黑,欲下雨——欲下雨——“
指揮 李哲藝老師領唱、全場聽眾一句一應,非洲大陸call & response的工作歌謠,轉世成美國奴隸時代的靈魂曲式,迴盪在橡樹巷後院的木屋畔。半生的強顏歡笑隨風釋然 、淡出成鋼琴優雅的訣別曲。即興而離譜,是自由、是表態,回擊命運裡每一個迎面而來的挑釁。
淡定,只因心臟很強。
一抹忙裡偷閒的微笑、不時浮現在黃瑞豐老師的嘴角。時而神乎其技的solo重擊落定,全場在驚呼聲中還來不反應,他已領著樂曲繼續前進。雙手擊鼓Bongo、Conga怦然入心,就像哈瓦那椰林沙灘的酒保遞上一杯《天公落水》的Mojito。伴著口技竹笛的鐵道聲,《放客丟丟銅》疾行一道緝兇列車,警探片入戲。《Bossa茉莉花》尾聲令人印象深刻,鼓王抿起嘴咬起鼓棒,彷彿一頂瓜納巴拉灣的草編帽、即刻鬆口放飛全場。
青春是波本街角的冰沙機,五顏六色的酒精、旋轉骨子裡的不思議。
『灣聲寶島JAZZ YEAH』音樂會製作人 蘇鈺淇老師,從逆骨的演出者回到編曲者。忘卻語言的口技吟唱、手舞足蹈的獸性咆哮,鋼琴與提琴的獨白中釋放不甘被拘束的靈魂。或許三十歲以後的他也會跟你我一樣,漸漸習慣皮笑肉不笑的馬丁尼。讓我們永遠記得前台的茶葉啤酒,從碎冰桶中拔出一把劍、痛飲2023台北的仲夏艷陽。
攝影 陳怡文
影像提供 #灣聲樂團
#寶島爵士YEAH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3.06.11 -
塞納河橋上宿醉的木椅畔,一張隔夜的報紙捲到腳跟前,低頭看見一行提到台灣的標題,我抬頭看看天色、彷彿隨時都會下雨。生平的巴黎,在海明威漂流的地圖與琵雅芙的愛怨香頌之外,一首生澀的情歌從青春期偷渡隨身行李、總不經意響起腦海裡。
“原來是早晨收到戀人的喜帖/ 北風把一張破報紙揚過幾條街⋯⋯”當年寫歌的女生今天成為台上的導聆人。歌裡曲外、創作人事,當年一方一塊的娛樂新聞、暢銷排行榜再次顯影眼前。一場灣聲音樂會撫平被歲月弄皺的鉛字,逆流迴帶、格放一段又一段的成長故事。
中提琴獨奏撥彈開場,水浪拍打陰雨紛飛的心潮。我從黃韻玲1986年第一張專輯《憂傷男孩》中的《結婚喜帖》,穿越時空在1946年 楊三郎的《望你早歸》基隆港邊上岸。那一個大時代的碼頭旁,酒館裡逆骨的小號手吹響海海藍調,《孤戀花&秋怨》《港都夜雨》,起哄水手與樂手之間的杯酒交情。赴日習藝的戰後作曲家執意寫出屬於島嶼的歌,流浪的心事迭起合絃中。偶而雲中露臉的月亮、垂釣著中提琴結尾孤單的撥彈聲,望著迷霧中大船起錨,漸行漸遠、直到白茫。
灣聲以和絃伏筆、弦音中有戲。
巷弄中的長風掀起白窗簾、一首《恰似你的溫柔》轉幕換季。窗後站著創作人 梁弘志等著秋天的葉子一片一片地掉落,每一片都算數、每一段都入心。大提琴高底把位變換轉折,聽見迴旋似的呼吸感,海風再起、只為了浪花的手。低音提琴的喃喃自語翻開《讀你》的第一頁,雙小提琴對話反覆思辯。灣聲音樂家後段巧妙加入一段《哈利路亞》,靈光一現的詩歌班、眉批愛情與信仰之間。難免想起那一片曾經被冷落的葉子、讓梁弘志接捧在掌心,在永康街的雀榕樹梢、在新生南路的白千層教堂前。
音樂,是記憶的月台,歲月對號、傾聽入座。
台灣流行音樂教父 陳志遠宛如一位穿行如雲的列車長,灣聲剪票登車、飛駛進行曲般的《天天想你》。低音刻意高拉,只為迂迴絃音層次、翻越千山。各聲部空谷回聲,讓張雨生的清亮有了溫柔的雲朵感。大提琴點醒《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的街燈昏黃,各提琴聲部從疑慮、糾結到雨過天晴的對話,還原愛情電影的老派腳本。音樂家腳打節拍《跟著感覺走》,口技汽笛聲遠遠拉出一個時光的車廂,多麼希望過站不停啊~帶著人們直達那一個青春的遠方。
遠方、有一只風箏。一位七樓陽台的女孩,循著線站在一端。
雪在一棵小樹旁
流淚。雪在一棟
屋子前流盪。雪
在一扇窗子前流
散。雪在一把椅
子下流離。雪在
一片田野裡流浪
。雪在一道河川
內流失。雪在一
個人心上流血。
向陽老師當年異境思鄉的新詩,邂逅當代音樂家 黃韻玲1994年B面小品《大雪》成了一道冷空氣的獨白。風暴冰點的文字、彈撥成雪落與雪融的滴水聲。如今的人們把當年的風箏拉近到掌心,隱隱發現憂心忡忡的時局。《阿峰今天沒有來》像極了一幕劇中劇。灣聲小提琴首席 黃裕峰化身一縷釋懷的靈魂,抽離現場又回到一個重疊的象限,吟唱詩人般的寒暄SOLO。”你們要好好的、我早就沒事了~“
小提琴運弓如嚼字,高音中的語重心長、滑音中的各自保重,道出同學會缺席的千言萬語。
碼頭邊酒館的小號手,窗前數著落葉的信徒,雲起飛行的列車長,陽台上放風箏的女孩。灣聲樂團六月定期音樂會《臺灣的母音IV》有聆賞舞台劇的彷彿。或許是導聆人黃韻玲在『人間條件』中的演出印象,加上李哲藝總監的選曲以及新世代音樂家戲劇化的演繹,四位作曲家穿行樂曲之間,個別主場30分鐘的角色,交手一個午後的即興。
現在弦起過去,故事一直在你我身上。
曲起不悔、灣聲樂於導聆。
攝影 #灣聲樂團 鈺穎
-
Xcott Woo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3.05.07 -
第一次知道爵士女神9m88、第一次知道小玲作曲「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第一次知道范曉萱的「戰」,第一次知道陳珊妮溫柔的主題曲「艋舺」~
如果不是灣聲,我不可能因此愛上流行音樂!
灣聲母親節音樂會,我看到了更深的情感、創新的動力與傳承的能力!這次陳文茜導聆,講述她對當代女性歌手及作曲者的印象,她說「雖然我沒有孩子,但看到這些女孩子奮鬥、建立自我、挑戰體制的毅力與才華,彷彿我以母親的關心看著她們的成長!」
灣聲樂團則也養育著台灣的編曲家、指揮家、並且多面貌呈現當代女性的魅力,能把古典與流行無縫接軌,用弦樂詮釋其他樂種,也挑戰樂器樂理的極限,令人由衷佩服!
母親節音樂會,「她」,把女性詮釋的飽滿深刻!今天下午晚上松菸誠品,讓你耳目一新!趕快安排時間去!
-
鄭家鐘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3.04.09 -
車廂門一開,潦草的男子將三枝鉛筆捆成一束,然候逐一放到乘客膝蓋上,我很訝異沒有人拒絕。他低著頭不說一句話,只放聲唱了一段《Puente sobre aguas turbulentas》。下一站開車門之前,他將鉛筆或小鈔逐一取回,隨手把僅剩的一點尊嚴塞進口袋。我聽不懂歌詞、但我不會忘記《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的旋律,還有那個男子被無可奈何的當下、衝撞而出鐵鏽般的嗓音。此刻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鐵成了一道搖晃的老橋,我看見一根撐住生活的鉚釘,跨接著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
低音提琴敲擊惡水渡口,全場音樂家突如其來的跺腳聲——遠遠的過去、靠岸近近的眼前。
週末灣聲音樂會以「原力」為名,每一首都是耳熟能詳的歌曲。我試圖以「人類的本心」解碼原力之意。聽見善意、重拾童心,回首昨日、千帆過盡。在絃與絃的對話聲中,丁曉雯老師的故事導聆聯手灣聲的音樂家們,安靜的引出一道白淨的光,切過歲月曲折的波浪,映照出每個人心底最柔軟的一方。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但只有少數人記得 ——
音樂會童心未泯,開場兩首曲目來自1979年資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公益歌曲。灣聲重新演繹的Bee Gees《Too Much Heaven》像推開一扇早晨的窗。飄逸的琴聲掀起後院洗好的白被單,中小提琴合音草皮上的捉迷藏,光著腳丫子追蜻蜓在音符中奔跳。而ABBA的《Chiquitita》像是夕陽前的叮嚀,濃郁的西班牙曲風傾訴小女孩的憂傷,輪播的絃樂親吻民謠吉他的臉頰。後段循環壯麗、逐漸澎湃的編曲,穩固的依靠在肩膀一般的主旋律上。不免跟著鄰座大姐哼唱一段:讓我聽聽你像從前一樣歌唱,眼前的太陽依舊燦爛….
從街頭藝人點歌、廣播節目串場,到餐廳賣場裡若有似無的輕音樂;從披頭四《Let it be》到卡本特《Closer to you》、《明天會更好》到《手牽手》,「原力音樂會」的選曲算是「歌本中的心靈雞湯」,那一種KTV中不至於是驚喜、符合基本禮貌的點唱。在灣聲樂團重新編曲、丁曉雯老師的時空引路,加上音樂家唱作俱佳的演繹之下,這一場音樂會毫無冷場、滿場大合唱的熱度一觸即發。全場聽眾伸出手撥開一個時空的破口,懷舊的人們聆聽青春、複習成長的課外題,擁抱不分世代的善意。
置身這些經典曲目之中,所謂的長輩立即還原成當年的屁孩。成長過程中麻煩難免、犯錯必然。當年Let it be的確給了青澀的搖滾迷一個爽快的答案,灣聲心知肚明、附和了一個優雅的叛逆。但這一首來自1971年紐約時報的故事,可是作文考卷中「引經據典」的加分密技。《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關於愛與寬容,浪子回頭的老梗也能同場加映環保生態的地球意識。
灣聲以弦樂還原鄉村音樂的敘事手法:不能快也慢不下來的公路巴士靠近小鎮,小提琴彈播出獄男子的忐忑,各聲部提琴的變奏solo像極了同車乘客的議論紛紛。戛然而止的中段瞬間轉折了劇情,一株背光的老橡樹在眼前出現。音樂家響指打節拍擬態一條接著一條的黃絲帶隨風擺動,迎來小提琴家蘇鈺淇百感交集的即興solo。一個公車站牌以寬容為名,拉鈴釋放囚禁的心靈。當下必然吹來一陣穿過炊煙的風,家的味道讓定根的大樹欣喜展臂、跳出一支翩然的舞。
文末回到開場。傳唱30年的We are the world在慈眉善目的和絃編曲中、刻意穿插戰亂殺戮的凝重,還原那個自家安穩更希望世界一起安好、憂心忡忡的年代。後段各提琴聲部交替接手,演繹出1985年眾星雲集的特色唱腔。當年《四海一家》以音樂的力量激勵無數人心,以版稅募款向連年饑荒的衣索比亞傳達善意。放下己見的公益合唱凝聚了世界之愛,為全球音樂人做了一個再難超越的完美示範。
放下已見,談何容易。世故之後的我們回推當年一線巨星狹路相逢,輩份排名與出場排序的拍板,想必背後有一堆不為人知的角力。下半場灣聲重編的《Imagine》給了一彎蒙娜麗莎等級的弧線。絃起迴繞、反覆思辯,時而空靈、迭起洶湧。約翰藍儂沒有天堂、沒有宗教、沒有國家、不分資產的世界合而為一,的確讓我聯想起前兩年亂了整個地球的疫情與疫苗。You may say I'm a dreamer有些事還是像夢一樣,睡過、醒來,世界自然會好。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3.01.02 -
梅雨紛紛
泥濘滿城
你乳白的信紙
像隻鴿子
降在我掌心如果信箋
是藍色而淺
那就有一隻青鳥
從你樓上
飛來人間思念,在多雨的季節中化解。三年來人們不時抬頭望著天空,從鄉里阡陌到高樓小巷,彷彿不斷重考的孩子,等待、成了每個人的必考題。
『灣聲樂團2023新年音樂會』京劇幻想曲《飛來人間》取材自余光中的詩作「梅雨箋」。梅派傳人-魏海敏微妙地融入「水調歌頭」的宋詞意境,抬頭陰晴圓缺,引出與蘇東坡相隔900年、千里共嬋娟的時空對話。隨著京腔轉折思緒迭起,鄰座一身旗袍的阿姨隱隱哼唱著鄧麗君,心心念念那一個美好的時代。歲末迎新、但願人長久。社群媒體上迎來一張張闊別重逢的照片,人們拿下口罩露出微笑擁抱合照。一曲道盡了這三年的世界。
迎新,不忘回首。音樂會開場序曲—賽德克族青年會的原民合音,散落各地發展的族人心手相連,登上舞臺響亮了山林。想起2020年10月也是這樣陰雨的日子,灣聲樂團臺灣行腳登上能高越嶺海拔3262公尺主峰。山雨稍歇片刻、當下沸騰冷空氣的絃起之音,正是這一首「賽德克之歌」。那一段崩坡吊橋泥濘的路、那一條橫貫東西的郵信古道,那一片綿延臺灣脊樑的玉山箭竹草原,領引著這一段情緣回到音樂廳。人們循著祖靈的步伐、不忘自己的母語、牢記耆老的叮嚀,唱著、跳著、呼喊著,歡聚是最美好的一支舞。
“25年來我還沒有這個時候在臺灣“
蘇黎世confluence音樂總監-簡碧青如此感慨。知音不辭千里,歡聚一直在音樂裡。瑞士作曲家-Fabian Müller法比安・穆勒以原民古調融合臺灣民謠編寫的大提琴協奏《臺灣狂想曲》,藉由簡碧青老師的精湛琴藝,深情走過娘家鄉土。貫穿全曲的思想起捲動落山風,在阿美族的月亮之歌甦醒深夜異國的遠望,在排灣族古調獨奏中迂迴千山萬嶺,在丟丟銅仔的蒸汽火車飛駛成長之路。擬夢的豎琴、管樂的長鳴,提琴和絃悠然引出鄧雨賢的望春風。大提琴solo終止在管絃樂結尾的盛大之前,我看見一位臺灣女兒化作一隻青鳥,棲在家樹上聆聽枝繁葉茂。安穩地收起翅膀、安靜地發光。
心向群山,體認渺小。作曲家穆勒 Müller 此行專為臺灣創作的大型管絃樂作品《Mutter Erde大地之母》首演,發表出另一個仰角。
琵琶撥音為凝結的空氣劃出破口,法國號的長音、定音鼓的撞擊壯然開場。在神秘火光之中,眼前是崩裂的巨石,山海之間冒著熱氣的地表,誕生了千古之前的臺灣。穆勒的樂曲像一本獨具輩份的地質書,層次翻頁探究島嶼紋理,細訴大自然力量與生命的關聯。國樂與西樂的知遇,笛音鳥鳴跳躍於山林清唱萬象,置身其中、一念四季。
島嶼有風、有雨、有人情。穆勒的靈感來自畫家岳父-簡滄榕的畫作,抽象與具體之間留給聽眾無限的想像。不忘童心的樂曲結尾,出現震耳漂浮的哨音,那是破土而出的蟬聲啊~奮不顧身的嘹亮、此生只為活一回。青春知了、聲聲迴盪,正如臺灣源源不絕的活力,不侷限於島嶼的大小,勇於釋放自由的靈魂,自信傳唱全世界。
如果穆勒的《大地之母》擬山而奏,灣聲音樂總監-李哲藝作曲的《家己的聲》小號協奏曲,指間有戲、似水袖長。
群山風入松、雲動濤聲起。小號獨奏家-侯傳安以北管曲牌開場,像一壺滾沸的開水,從節慶的伙房呼出一道白淨的蒸氣,直到廟口酬神宴的一盅熱湯。遊走在嗩吶與爵士之間靈活轉境,時而與中國笛、笙簧隔空對話,時而與低音雙簧管密談交心,高手在人間的武俠味神隱活現。李哲藝總監在作曲佈局上行雲流水的敘事巧思,讓全場聽眾隨著小號音樂家吐納起伏,恰如連載小說中策馬入林的快意。
熱水化作一碗茶,在漢民族音樂「藍花花」中暖了掌心。旋律像茶水透光般的澄淨,茶葉展開在合院長巷的寒暄、在大樹講古的每一段故事。客家山歌「天公落水」的池塘畔,小號落成一場歡喜的雨,情感的收成匯出一條長遠的流域。二胡娓娓道出遊子的懊悔、短號嗚咽「臺東調青蚵仔嫂」,直到首席小提琴以solo回應出太平洋般的釋懷。曲末小號呼朋引伴、輕快再起。在阿美族「賞月舞」中高舉迎賓酒,呼應了上半場的京劇之想。把酒問青天,我欲乘風歸去。
山高水長、人間有情。『灣聲樂團2023新年音樂會』聽到惜緣與祝福、更聽見歷年臺灣行腳的回響。來自鄉里的養份、隨著原本帶著音樂廳下鄉的音樂家,竟然巧妙地又回到音樂廳,深根茁壯、開花結果。一份心力、支持在地,耳聞灣聲樂團臺灣行腳第九季募資計畫,有你有我、暖心成行https://r.zecz.ec/6oAe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2.10.03 -
還記得上一回什麼時候在窗前聽雨?與誰一起等雨屋簷?秋日午後灣聲樂團以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創作貫穿整場曲目,音樂家叮咚點滴、撥弦入心。
雨賢,雨弦。成長中每一場深刻的雨,島嶼淋漓。
祈雨,是念鄉的慈悲,是失而復得的疼惜。兩首不為世人熟知的作品『異鄉之夜』、『月下思君』在100年歲月的蟲膠唱片中甦醒。從琴弓拍打的雷聲到細如紛飛的弦音,彷彿看見一場路燈下的夜雨淋過日本街頭24歲的台灣音樂家,引出大提琴想家的獨白。一份遮雨的新聞紙捎來島嶼的消息,街角的積水倒映大稻埕的心事,王鈺淩編曲撥弦如滴、殘雨結尾,暈開一枚墨色濃濃的月亮。
雨歇,在向海的石階上。『月光下的鼓浪嶼』勾起年少時閱讀台灣兒童文學作家 林良「鄉情」書中的人物輪廓。那一位背完整本牛津字典的學生、時局動盪時仍不忘僱主的牧羊人、預備戰後謀生學習修鐘錶的文人小孩,他們偶遇在某一個拱門的台階上,細聽飄過紅磚的鋼琴聲、隱約初識蕭邦。王敏玲以波光粼粼的開頭編曲、層次盪漾如浪花裙擺,演繹鼓浪嶼的時代潮起。雨後弦月露臉,在小提琴的高音中迷走時空中的寧靜海。聽著想著星子不倦,直到海平線上亮起漁火,撒下撈捕回憶的一張網。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永遠不消失,曾經相逢過的人永遠不分開——子敏。
秋雨,像一位少年。小提琴音樂家 葉奕宏的小提琴solo,輕拂『滿面春風』風起深秋的另一種溫度。幾個溫柔的長音帶出羞澀而憂鬱的年少情懷。像一口青春的梅酒對飲日光,微酸皺眉之間、飛盪夢想與愛情之間的鞦韆。秋雨,更像一個告別。中提琴音樂家 鄭皓元solo的『碎心花』,道出鄧雨賢從早逝愛女的思念、一路走出悲痛的釋懷。皓元的弦音中有一葉江南小舟蜿蜒在水巷,穿過柳樹長堤、拱橋人家,花落水流擱淺在遠遠的天涯。
夜雨,裹在棉被中、聽父親悶哼搖籃曲。三位低音提琴音樂家solo『十八姑娘』令全場意外驚艷。像頑石與水牛的叮嚀,貓頭鷹與蛙鳴的呢喃,邁力不失優雅的高音、幽默中有溫吞,閉上眼睛窗外的雨都像竊竊私語,有著床邊故事的無盡想像。夜深雨未眠,聽蔡琴、聽梅艷芳,聽灣聲低音提琴的清唱。
您不會淋過同一場雨,因為每一滴雨都不一樣,就像小提琴音樂家 蘇鈺淇,創意編曲即興SOLO的『跳舞時代』。將20世紀初鼓勵女性掙脫束縛的原曲含義,揉入不羈奔放的吟唱爵士,頓時全場時空移轉、置身一座紐奧爾良橡樹圍繞的木板房。提琴家踱步成舞、腦中的音符如驟雨落下,樂器加上人聲也難以完全表達,奔跳出不被奴役的靈魂嘶吼。腦中想起老電影那首singing in the rain,一朵黑色的傘街頭嘟噥開嗓,管他豪雨當前,心若是自由的、每一滴水都將奔流入海。
每一滴雨,都是音符。來自天上、滋潤心靈旱土。安可曲全團音樂家放下琴弓,全曲彈撥『月夜愁』,從單音中找出和諧律動,恰似夏威夷潮汐在耳根說悄悄話。向來講究技巧的弦樂團,放下弓也捨下身段,臨摹烏克麗麗的天寬海闊。想起今年三月參與灣聲偏鄉行腳,在屏東北葉國小的那一場撥弦首奏,單純乾淨、回歸童心,月夜不再愁。
雨賢,雨弦。讓生命中的每一場雨,追憶台灣的母音,點滴灣聲、匯流無盡大海。
攝影/陳宥中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2.06.27 -
聽曲會醉。
左手邊的大姐瞇起眼,可以感覺她一字一句對嘴清唱,儘管全程戴上口罩。前排的大哥雙指隨著節拍打大腿,一個高音隨著李哲藝老師的手勢揚起,彷彿看到他虎口的一口杯,痛飲詩詞中才有的月光。週日午後灣聲樂團『跟往事乾杯』演奏會,一首接著一首濃度極高的曲目,回憶追酒、盛情難卻。
回想此生第一口酒,前世彷如。天橋上借喝一口的罐裝臺啤,超載的卡車從腳下竄過、一震心頭,馬尾間模糊的霓虹燈化作初吻的泡沫,原來愛情可以釀酒。之後在一家以狂想為名的酒吧聽過不少歌手撕裂唱著,像是一個天知地知的密咒,引人步入一個迷樣象限。今天灣聲以殿堂級的編曲為愛釀酒,恰如婚禮中的白紗,溫柔的捧起在場的每一張臉。一首歌脫掉漂泊的風衣化作一口溫溫醒來的波爾多,親吻歲月中不悔的傷疤。
美酒誘人,美色難免。一杯好酒的起手式,從色澤、晃動到嗅聞,喚醒風平浪靜下的狂野靈魂。『飲淡薄』以小提琴首席梁茜雯solo開場,令人屏息的指法迎來50年代電影Mambo Italiano中的Sophia Loren扭腰走過。一身紅洋裝飄洋過海到徐小鳳的叉燒包、紀露霞的開衩旗袍,聽歌的人情不自禁搖頭擺臀,挑逗鬆了一口氣的戰後年代。好酒誘引江湖。在王敏玲老師的編曲巧思下,舞曲中有武林。提琴手輪番solo正如酒桌上的對飲,各方高手心思試探,琴弦彈撥大漠風暴、一步一趨逼近,隱隱看見龍門客棧的金鑲玉,撥開一頭狂風中的長髮,將生死愛恨燒燬成飛沙一把。在『你把我灌醉中』王敏玲將青冥劍遞給大提琴首席陳世霖、單挑一整個樂團的圍攻,糾結的心事、悵然的滑音彷彿喧嘩城市中的荒漠獨白,音樂廳中臥虎藏龍。
酒中策馬,入喉奔騰。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第一幕的『飲酒歌』,闖進鬼才編曲家蘇鈺淇老師的思路,宮廷華麗投胎成了美式奔放,一台追逐愛情的紅色野馬敞篷車呼嘯而過。追愛的男子戴著牛仔帽橫越66號公路,開過龍舌蘭狂人的加油站餐館,過夜藍調酒吧旁的小鎮旅店,邂逅營火高歌的嬉皮部落。搭上便車的陌生女子,留下一條香奈兒No.5餘味的白絲巾,一路逆風推向冒險的高潮。每一位提琴手都使盡手勁心力,交織出一幕狂亂時空的盛開場景。而我喘了一口氣,中場休息。
杯中有人,酒是思念。淺淺的酒杯中,喝出深深的過去。“你好嗎?何時來喝?”“我很好,大夥一起味道才對!”提琴首席的獨奏對話,王瑞老師的中提口吻還原一句令人回味的海派回應,在生死之間拉出一個微笑弧線。灣聲一曲『浪子回頭』獻給臺灣藝術表演圈不醉不歸的好友吳朋奉。點開2017年吳朋奉入戲茄子蛋樂團MV,至今已超過一億三千萬次觀看,在兩千多萬人的島嶼,想必匯聚了不少四海心念。一首浪子K歌讓人忍不住仰望天空,曲末的飄渺是那一朵飄過窗前的雲,我們揮一揮手,送別浪擲豪情。
酒是血液,眾口相傳。金黃色的草原上梅花鹿奔跳,耆老與孩童圍著老樹說故事,血液裡的小米酒透過星空般的毛細孔,隨著祖靈飛舞在群山的呼吸裡。大提琴編曲家王鈺淩老師改編自阿美族古調『Elders Drinking Song老人飲酒歌』,正是1996年奧運百年影片主題曲。當時引起世界關注的複音領唱、版權的委屈又回映心中。有曲折才有昂起,老人飲酒歌不僅讓世人聽見臺灣民謠的能量,更成為原民傳統音樂著作權的起點,為口耳相傳的島嶼故事深刻定調。
是我們的、終究歸向我們,別人唱得大聲正是喝采。『家己的聲、世界來聽』正如灣聲樂團印在節目海報上的叮嚀,一代傳唱一代、再醉也不忘。
-
Xcott Woo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2.03.06 -
點亮人心的灣聲音樂會開年首發!
灣聲開年音樂會「台灣Super亮」3/6在誠品音樂廳演出,掀開今年美好的新頁!
這次的音樂會邀請卜學亮搭檔導聆,由屏東開始環島一週,演奏各地音樂。
灣聲樂團每年的定期演奏會已然創造了一種風格、有了自己的情調,這種結構的音樂會融合個人體驗的說,帶出音樂的故事,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讓人對演奏有內在的底子,更容易抓到音樂的情感。採取逐曲導聆的形式,特別受到歡迎。
今年有導聆的場次分別為三月卜學亮、五月瑪法達、九月藍祖蔚,十二月魚夫。
這些導聆人與哲藝的對話,聽眾除了耳朵聽音樂,也藉由導聆在心中造圖像,連結自身生活經驗、等於是耳腦心三維度的感受形式,難怪聽眾都特別沈入。
而且李哲藝的歌曲導聆,也並非解釋曲子本身,是講的是台灣音樂史與他對音樂的見解,例如今天演奏丟丟銅仔,用的是黨外第一人郭雨新為了逃離台灣,拋下剛出生幼兒獨自坐火車由宜蘭趕往基隆準備逃出台灣的這段故事,用當時極度無奈的郭雨新,他既擔心且不捨的心情,詮釋出海洋版的丟丟銅仔,全曲低沈慢板,讓人體會那種內心的無限悲哀。這跟我們平常搭火車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李哲藝作曲後面的情感基礎,由他自己說、自己指揮,音樂的詮釋更加入木何止三分!
灣聲音樂會以述說描繪心中圖像、以音樂傳達人的共同感情,啟動人的聯覺,跟自己的生命地圖對應,是一種深化型的演出,聽眾因此可以聽懂世界音樂的共情共性,例如他以嘉義鄒族的安魂曲譜出的Miyome,跟莫札特、布拉姆斯的安魂曲是完全可以並列的,因為音樂對感情的詮釋並不因語言而有所差別!透過這樣的導聆,我們不但聽懂了音樂的感情傳遞也感受到普世的人性是相通的!
可以說灣聲把台灣音樂帶向國際的同時,他也把世界音樂帶進了我們。
今天的演奏由屏東開始,由極南往北先東後西繞了台灣一週,收在高雄,最後這首「廟埕」,之所以選擇這首當作ending,一方面是高雄的廟埕是李哲藝童年到高中生活經歷的中心點也是父母的家,另方面是李哲藝非常孝順兩年前接父母北上同住,這次演奏父母都在場,他以一首廟埕,獻給父母以聊慰他們思鄉之苦,更顯得李哲藝的心細如髮,真情流露。可讚可佩!
今日曲目中思想起、港都夜雨、台北的天空、賽德克組曲、鹿港小鎮、安平追想曲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但在天才作曲家李哲藝的手中,弦樂團擴充了音樂的內涵與層次,以西方的技巧詮釋鄉土的感情,立體化了民謠的可能性,並注入甚多西方的旋律如拉丁舞曲、華爾滋,融入了西方的演奏變化能量,如小提琴首席黃裕峰與弦樂團的合奏的安平追想曲,如泣如訴挑動心弦的獨奏襯托雄渾的合奏,進出交鳴扣人心弦,賦予台灣音樂新的生命力,令人耳目一新,難怪灣聲樂迷有很強的黏著度,並不斷的壯大!
我於聽完後給李哲藝發了感想:
「灣聲的音樂與文化生活結合,創造出斯土斯民的具生命力音樂,這也是灣聲能日益壯大的原因!」值此開年音樂會,特別以此祝賀灣聲樂團及李哲藝,帶給台灣如此美好的聲音!
-
鄭家鐘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3.01.01 -
新年音樂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每年一次的新年音樂會,都像是灣聲自己畫一條更高的線自己跨越。
今年的音樂會又再次刷新紀錄。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灣聲聲樂團跟鋼琴家嚴俊傑的鋼琴聯合演出「青春行草」,分別為四首台灣民謠的主旋律變奏發揮並結合幾乎是巔峰狀態的鋼琴彈奏,讓四個樂章痛快淋漓。
今年音樂會,則由國際公認最佳音色小號演奏家侯傳安演奏音樂總監李哲藝以北管、漢民族、閩南、客家與原民五大元素的全新創作小號協奏曲《家己的聲》,顛覆古典與傳統的想像。 這首獨創組曲在侯傳安的小號中剛柔兼具、呼應樂團的浪潮般起伏的中西樂器和鳴,如同駕馭衝浪,令人炫目迷心!只有將小號獨奏置於古典音樂中才能達到空前高度,也只有交響樂的形式最有能力讓人的文化基因全面被激發,在雄渾、婉約、雅緻,纎穠,幾種文化基因中同時共鳴。今天煞是精采!今天另一個特色是插畫大師簡滄榕的畫、女婿瑞士國寶級作曲家、Fabian Müller(法比安·穆勒),為2023《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全新創作以音樂描繪臺灣山林地景、萬物聲響及生命呼吸的全新創作-《Mutter Erde》(大地之母 )首次公演,同時更是女兒,全球知名大提琴演奏家簡碧青演奏夫婿作曲的台灣狂想曲,三者同時呈現,這應該也是空前的!
其中新作「大地之母」非常特別,它的敘事脈絡由火山島台灣釋放地下生命力,溫泉裊裊的場景突起,壯麗的地景與強烈的爆發力呼應,因此一開始即是鼓號合鳴,力道十足,然後慢慢加入自然優美的旋律,林木茂密的穿行蟬鳴的震耳欲聾,在法國號獨奏的引導下走向輕快的收尾。音樂如畫、果然如是!
其三,也是奪人耳目的演出,是京劇大師魏海敏今年度與灣聲的合作,在京劇幻想曲中但願人長久融合了蘇軾的詞及余光中的梅雨箋,唱腔與音色無人能出其右,身段與造型一時無兩,唱至如 果 信 箋是 藍 色 而 淺,那 就 有 一 只 青 鳥,從 你 樓 上,飛 來 人 間
真是餘音嬝繞不絕如縷,既美,又如詩,人,樂團,感情,畫面融為一體,實為至情至景。
李哲藝的「寶島有笑容、啟動愛無限」的民謠組曲,按照慣例活力充沛,那一首明天會更好,由樂團兩位男女樂手主唱,帶動前場,已經是一種互動劇場的概念,灣聲的不斷創新,帶來年年更鮮活的氣息。施先生去年說新年音樂會如同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行為藝術,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國際策展事件!
我覺得經過五年的積累,這件事真的愈來愈明確而具體,我想今年要說的,不再只是策展事件 ,應該已經朝向意義容器的方向發展,它承載了台灣多元的文化基因,讓台灣這個文明與自然最多采多姿的結合點,能夠同時感動世界的人們,因此對我們與對世界有雙重意義。
古典音樂是國際語言,是世界的,但也惟有在台灣才能容納原住民音樂、京劇、歌仔戲、語言及表演,圖像及樂曲,這樣的音樂會足以登上古典音樂舞台創造出豐富的藝術形式。於是,它用我們身居的文化意義容納了世界音樂,台灣的新年音樂會因此成為屬於世界的意義容器。
-
鄭家鐘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2.03.06 -
您心中是否有一則尋人啟事?
當年撿到准考證比你還著急的大叔,入伍新兵訓時棉被裡掉淚的同梯,還是那一首深夜電臺未署名的點歌,留下一生的懸音。週末尾聲聆賞『灣聲樂團One Song—臺灣SUPER亮』,知名主持人卜學亮風趣導聆,環繞臺灣一圈的歌謠行腳,在心裏打了一個水漂、泛起當年『超級任務』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低音提琴沈重起音喚醒過去,曲目啟程在屏東的『思想起』。大小提琴的敲彈對話,大尖山的獨白、落山風的滾落、臺灣尾潮來潮往的應答,思緒隨著陳達的老月琴到誠品音樂廳。尾韻的單音懸在空氣裡,是當年機車後座飄在風中的髮尾,奔馳屏鵝公路上的機車聯誼。安全帽抽鑰匙,那一位記不起名字的女生一上座就打聽別人的名,年輕的孩子第一次體認到宿命。
就像一列開在海底的火車,路經宜蘭的『丟丟銅仔』選用李哲藝老師15年前的版本,創作背景取自民主先進 郭雨新先生的流離故事。撥弦的提琴像分秒必爭的單音,落在步步驚心的月台時鐘。頻頻回首的大提琴拉出沈重的軌道,逃離臺灣的最後一班列車穿過重重山洞。中段音樂家的SOLO恰似還原了時空的對話,車長、檢票員與旅人之間,裝作不認識的掩護放行,就此改寫命運的下一站。
四個音階春夏秋冬、四個音階生老病死,Re Mi So La是賽德克族音律結構。四條琴弦、四種提琴,卡農對韻逐漸結構群山的巨大。樂曲起伏的南投之行,灣聲重現海拔3262米『能高越嶺』、臺灣弦樂團首例登頂百岳的天地組曲,追憶賽德克巴萊山頂的那一刻歷歷在目。樂團登頂來自於眾人之力,協作山友、天池山莊伙房、林務局、臺電保線所、生態旅遊協會,還有夜裡那一段吉他與提琴的不插電合唱。四種提琴、臺灣四大族群,圍成一個同心的圓圈,找回不分彼此的語言。
恰如阿亮節目的口頭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小提琴首席黃裕峰『安平追想曲』的獨奏,掙扎的風浪打上飄零的碼頭。新秀音樂家王敏玲新編首演呂泉生先生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異鄉學子的心弦交談、抬頭不忘遠方的藍天。高雄三鳳宮『廟埕』那個學步騎車的孩子,如今指揮演奏廳細數你我共有的曾經。一個半小時繞臺灣一圈,故事太多、回憶太密,只能快剪成長片段的蒙太奇。
那些擦身而過、卻深刻轉向你我生命的人,當下不知覺事後卻已走遠。一段鄒族的『安魂曲Miyome』,共鳴布拉姆斯見不到母親最後一面的思念。想起近來戰火新聞中,那一位在士兵口袋裡放一把向日葵種子的婦人,期待他日化成泥土開出一片心向天明。儘管世界破了一個洞,世人發現團結的力量更為壯大。和平不會化為灰燼,失而復得的所有、彌足珍貴。
-
Xcott Woo
-
-
陳軒慧
MUSICO音樂圈網站特約記者 2022.12.18 -
灣聲看世界III——周遊列國?不如貼近彼此的心!
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就必須長久與該地的人們相處——或是潛心欣賞他們的藝術作品,尤其是聆聽音樂。節奏、旋律、樂器,總是輕易對我們敞開心門,流露出一個民族的靈魂核心,又紀錄下歷史的軌跡。近年來由於疫情之故,許多「用音樂環遊世界」為企劃概念的音樂會應運而生。舒服坐在音樂廳裡走遍世界的感覺真是讚爆了!在眾多同類型的音樂會中,《灣聲看世界》何以脫穎而出?只要進場聆聽、感受臺上臺下的融洽氣氛,就什麼都明白了。
12月18日正是寒流來襲、氣溫驟降的一天。許多人不畏寒冷來到誠品音樂廳,填滿了整個觀眾席。光是看到這個場景,就足以令人暖上心頭了。這裏比起一般的音樂會少了許多約束:感覺滿意的觀眾可隨時喝彩鼓掌;每首曲目開始之前,都有扮裝成機長的指揮李哲藝為大家解說樂曲特色。不知是否為了驅散寒氣?旅程從溫暖的墨西哥展開,一路走訪南美、飛越歐洲。臺灣人的旅遊熱點日本、美國、加拿大當然也沒漏掉。甚至還帶大家造訪了一些冷門景點,如俄國、古巴等地。當然,旅行的最終目的是回家,兩位臺灣作曲家詹宏達、劉聖賢的作品穿插其中,與眾多異國作品相輝映之下,令人備感親切。
當Luis Demetrio 的經典作品《Sway》熱情輕快地走來、Carl Teike的《舊友進行曲》大踏步而過,或是日本民謠《櫻花》,純真而熱烈,在舞臺靜靜盛放。美洲、歐陸與亞洲截然不同的情調,便在觀眾眼前活靈活現,比任何地理課本都要真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俄羅斯民謠《兩把吉他》以及改編的中國神曲《忐忑》,兩首多麼奇妙的音樂!前者是節奏花俏的吉普賽風格民謠,後者則是中國傳統「鑼鼓經」與流行音樂的相遇。既考驗演奏家,也考驗編曲者的功力。灣聲為這些曲目灌注生命。縱使來自葡萄牙的Fado音樂帶著底層人民的悲苦,詹宏達以哥林多前書所作的《死阿!你的毒鉤在何方》用時鐘為概念,滴滴答答走向終末,揭示著命運的無常。可我們仍能透過灣聲有活力的演出,在嘗遍音樂蘊含的喜怒哀樂後,又感受共享音樂的幸福。
最後一個國家,灣聲樂團以西班牙的雙小提琴協奏曲《Navarra》作結。這是我個人又愛又怕的一首曲子。愛的是兩把小提琴和鳴的激情,怕的則是碰上兩位演奏者搭配不良,徒留八根琴弦上刺耳拉鋸。對灣聲演奏家的技術而言,這自然不會是問題。我順利享受了薩拉薩泰濃郁的西班牙風情,安然結束旅途。
我思考:像這樣的一場音樂會,留給觀眾的是什麼呢?經常一場音樂會聽下來,指揮與音樂家們進行著無言的溝通,聲部之間更是交流熱切,但臺上臺下之間的連結卻十分薄弱。音樂家們往前衝了,觀眾還留在原地。而《灣聲看世界》絕沒有這樣的狀況,一首接一首,氣氛與觀眾緊緊交扣、比肩而行。除音樂本身的樂趣,更可貴的是看見觀眾自動自發地打拍子、哄笑、搖頭晃腦。我想起英語裡用來表示演奏樂器的動詞總是Play,不是吹拉彈打,而是「玩」。我們經常都忘記了:音樂最原始的功能,不就是像這樣讓眾人凝結在一起,歡欣鼓舞地同樂嗎?
若尋常的音樂會是豐盛島嶼,也許《灣聲看世界》就像跨海大橋,將觀眾對音樂的興趣導向更遠的地方。在疫情趨緩、世界復甦的時刻聆聽這些音樂,簡直讓人迫不及待想出國旅遊。但我相信有許多觀眾會愛上這樣的音樂旅遊法,在兩首安可曲演畢,掌聲不絕之時,就開始期待下一次的灣聲看世界將帶他們到哪裡遊玩、給他們哪些新的旅遊靈感!
-
陳軒慧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2.01.01 -
灣聲新年音樂會紀要
灣聲新年音樂已舉辦第四屆,元旦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座無虛席,已然成為台灣指標性的新年音樂活動!
灣聲今年又有特別的編排,上半場以台灣文協創始人林獻堂的環球遊記為本,李哲藝創作的組曲,請游源鏗撰寫文本,由「出發」的「客次望雲好心焦」起首,分別以地理位置作吟唱詞句,共分十節,直到「洗塵」。游源鏗,用文字舖陳,或敘説風土或發抒感概,並由游口白或吟唱,與樂曲交相輝映。
源鏗是臺灣傳統戲曲專家、戲劇編劇、策展人。
戲曲唱腔風格細膩蒼涼而高亢,融合臺灣北管與歌仔戲的唱腔,獨創一格。搭配黃殷鐘的吹管,特別入味!李哲藝則融合中西樂曲,全曲以日治時代象徵覆巢之下無完卵隱含民族主義的禁歌「一隻鳥叫啾啾」為底層旋律象徵林獻堂的政治理想深層意識,但他又藉由不同地點文化表徵的當地樂段來組合全程,讓我們彷彿隨著林獻堂的腳步,踏遍歐亞世界的土地,由開羅使用埃及傳統音樂形式創作夾雜吉普賽音樂的節奏、巴黎則使用華爾滋舞曲、倫敦你可以聽到熟悉的民謠「綠袖子」,然後開始有一隻鳥叫啾啾的樂音由底層浮起成為不斷出現的旋律段。羅馬則引入古羅馬聖歌的風格而擴充轉化、德意志以海涅羅雷萊之歌引路,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相繼出場,曲式多變豐富,技巧纏綿悱惻,相當高含金量的一章、美國部分,樂音上升帶來新世界的期盼,一路快板,營造切切渴望的疾行,這種詮釋應該很符合林獻堂當時受到美利堅脫離帝制創造民主的激勵。九段來到橫濱,一首大家熟悉哀怨浪漫的荒城之月,與一隻鳥叫啾啾的孤獨哀嘆相對抗,象徵殖民台灣與母國日本的矛盾,最後回到台灣的「洗塵」以南管百家春為主軸,意指林獻堂回台後再出發的起點!
李哲藝用音樂轉換書寫,塑造場景,帶入林獻堂內心的起伏,處理得可圈可點!
我覺得在短短40分鐘要描繪出主角的外在環境與內心戲的對映,既要口白鋪陳又要樂曲的流轉,哲藝的功力越來越值得誇讚!不容易啊!
下半場,灣聲樂團首先跟鋼琴家嚴俊傑的鋼琴聯合演出「青春行草」,分別為四首台灣民謠的主旋律變奏發揮並結合幾乎是巔峰狀態的鋼琴彈奏,讓四個樂章痛快淋漓。一氣呵成。嚴俊傑的鍵盤魔術令人整個被吸住,了不起!
第二首「大願千秋」,以地藏王的一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概,邀請唐美雲唱曲,與澎湃的管弦樂音交融,時而破空而出時而融於旋律,將歌仔戲的唱腔飆到極致。歌詞陳道貴、洪清雪,編腔劉文亮,要面對如此大編制的樂團,殊屬不易!
第三首「阿美族歌謠組曲」,與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搭配,用阿美族合唱舞蹈的方式倒過來讓管弦樂成為人聲合唱的擴大與展延,尤其在情緒註解方面特別加分,也印證了灣聲可顯可藏,可主可從的演奏彈性。新年音樂會的演奏形式一再蛻變,讓每年都有新亮點,灣聲樂團要做的企圖,就是不打安全牌,一定讓演出挑戰邊界,也證明台灣元素的古典音樂化並無違和,灣聲樂團的成員似乎都是挑戰型的音樂人,勇於面對非常態的演出,而哲藝的編曲,不但要求整合中西樂器,各擅勝場,還要進行總體藝術的嘗試,在文化脈絡中用音樂說故事談歷史,不但積極向世界發聲,推介台灣之美,而且尚要顧及時代的遷移,既傳統又要當代,灣聲樂團的努力有目共睹。
值此新年音樂會特別祝賀灣聲樂團!讓新年音樂會能成為世界認識台灣的「靈魂之窗」!
-
鄭家鐘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2.12.18 -
翻開護照、確認效期超過六個月;搬出大箱子,三年前的行李條還貼在提把。世界解封之際、每一朵經過窗前的雲都心有靈犀。年末壓軸場次『灣聲看世界III』音樂會,在李哲藝老師的機長廣播聲中幽默開場,口罩擋不住全場的笑意。觀望成了一種醞釀,人們始終不忘對遠方的想像。
絃樂協奏的反地心引力拉起機身、悠揚起飛,一身機師裝扮的樂團指揮,以墨西哥音樂家 Luis Demetrio 的經典創作 Sway 開場。有別於 1954 年 Dean Martin 版本的慵懶海岸, 2004 年 Michael Bublé 的瀟灑告白,灣聲起飛的版本恰似一個微風中的親吻、輕快優雅,滿場的聽眾雙膝微動,欣羨歌詞裡那一朵彎下腰、翩然邀舞的花。
旅行,是自我的對話。隨著 Cuando Pienso En Ti 的老派倫巴,螺旋槳幻化成哈瓦那酒館屋頂的老風扇,空氣中迷走著雪茄味、白鬍子的海明威若有所思地靠在木桌上。曲中兩位首席小提琴家的輪番 solo ,是對大海的宣告、向馬林魚的喊話,隨後大提琴 solo 的加入,以一杯Mojito調味致意苦痛的人生,勝負之間留白出一片海闊天空。
飛行,跨過換日線,是逆轉時空的秘徑。法國女歌手 Édith Piaf 名曲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喃喃自語般的前奏一起,彷彿解讀了一個青春密碼,引人回到年少的巴黎、情牽一段塞納河畔的圓舞曲。時光的澆灌、初戀的懸念,成了浩瀚星海中盛開的微笑,當年似懂非懂的小王子與玫瑰,繞了 B612 星球一大圈在眼前盛大翻頁。
如果愛是一段旋律,怨是隱藏其中的和弦。灣聲的街車駛入里斯本的夜行廣場,隔著一杯櫻桃白蘭地的憂鬱色澤,聽見提琴之間低沈的傾訴。小酒館裡擠滿空洞的心,望著遠行的大海 Fado 吟唱不為人知的悲慟。愛怨之間就像一面鏡子。西班牙小提琴作曲家 Pablo de Sarasate的Navarra 雙提琴對奏曲,兩位琴師高度默契的對奏,像一雙踏著複拍的紅色舞鞋,如影隨形的倒影在湖面。無窮變化的琴技成了雙提琴的試煉,近乎同步的指法,呼喚與回應、等待與跟上,尾韻隱隱較勁。從我到我們 ME to WE 是最美的練習題,世人稱之為愛情。
旅行,是移動的思辯。俄羅斯民謠「兩把吉他」在輪彈播絃中旋律逐漸飛快,一列雪地中的火車從西方到東方。音樂家將肢體拍掌融入樂曲之中,正拍與反拍的矛盾、主權與家土之間留下歷史巨大的問號。中國聲樂家龔琳娜無詞歌曲「忐忑」,模擬戲曲之中的鑼鼓聲,每次演唱都是即興發揮。灣聲以絃樂模擬了一個秩序、世局娓娓道來。旅行,是相對的靜止。日本民謠 さくらさくら 領著我回到三月的江戸桜通り,行人在樹下仰望、車輛全數熄火,繁忙的日本橋安靜的等著櫻花初見的瞬間。懂得停下來,世界得以美好綻放。
旅行,精彩於每一個路過。四段 Astor Piazzolla 的樂章訴說探戈的發展故事。低音大提琴身的敲擊聲引出 1900 年第一樂章 Bordel ,布宜諾斯艾利斯 La Boca 煙花柳巷的叩門聲,河口的慾望一路蔓延到 1930 年義大利移民的老派 Café 館,雙人舞步踏在木地板上隨手丟下佐酒的花生殼。 1970 Nightclub 的夜未眠,人們穿上華服暗夜裡不捨日出即將而來。第四樂章 Concert D'Aujourd'hui 點亮音樂廳裡的光芒萬丈。回首探戈黃金百年,從嫖客消遣的曲調一步一趨蛻變重生、登上藝術殿堂。
刻意的私心、潛意識任性難免,我把上半場 Tango History 挪到文末。 2022 年 12 月 18 日阿根廷理當壓軸。一夜沸騰全球的世足冠軍賽,讓阿根廷 36 年後重新拿回驕傲。長者拿出鍋子在陽台上敲擊吶喊,人們在大街酒吧流淚歡唱,廣場上的遊行成了盛大的群舞。所有曾經質疑自己的人都得到答案。這一個長年通膨的國度、幣值物價每週調漲,理所當然的日常一點都不簡單。失去期待的人們暗自寄託在球賽,堪稱比福克蘭群島主權還要重要。我想 Piazzolla 如果還在人世,可能也會忍不住加註一章。
歲末迎新『灣聲看世界III』是一個暖場,告別壓抑的疫情時代,每一個音符都是起手式,重回無邊際的空域,致意高飛的未來。
灣聲樂團照片提供|攝影:陳宥中
-
Xcott Woo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2.09.04 -
孔子紀念歌到唐朝女王武則天!電視音樂被灣聲樂團演活了!
灣聲樂團擅長說演混搭的音樂會,這次在誠品演出的《看電視長大的我們 臺灣電視故事》,發展的更為進一步,藍祖蔚講的電視故事比重提高,而解釋曲目的橋段模糊了,藍老師的說帶唱,目的是要回到時代驚艷的場景,至於灣聲樂團的演奏也由單曲演奏變成組曲,聽眾不再是對單曲的欣賞,而是一個時期記憶的重組,在演奏包青天的時候,竟然台上出現音樂家演出「大人啊!冤枉!」的經典台詞,以加重回歸記憶場景的趣味性。可以看得出來灣聲一直在創新演進當中,容納各種音樂與說唱的可能性。
藍老師獨樹一幟,脈落清晰的故事,配上一兩句清唱,非常融合,談到電影與電視,藍老師的細膩了解和歷史洞見實在堪稱唯一,對台視開台的場景描述引領我們進入開幕酒會的場景彷彿歷歷在目,提到中視推出連續劇引領風騷的不可一世,到語言平權後,台語客家語文化的回春,真是如數家珍,全台灣也只有他做的到。
另一部分則是樂團本身也在發展音樂的生態系,由編曲,多由團員擔綱,甚至指揮也推出新人,新作曲段,請來年輕指揮家曾維庸指揮,維庸高挑筆挺,指揮的感覺詮釋非常明確不脱泥帶水,初試啼聲,頗有大將之風!李哲藝說任何位置都可以提供台灣優秀音樂家來發展,灣聲從作曲、編曲,到指揮都是開放的,目的在激勵台灣優秀音樂家有最廣闊的空間。說實在,我近距離觀察,灣聲由開創時連湊排練場所都有困難,團員仍然兼職居多,到今日的灣聲規模完整、新人輩出,並以行動銳意扶持本土音樂人才,這跟三年前的局面完全不同。甚至跟上次參加感覺也不同,所謂士別三日 刮目相待!誠然!灣聲樂團所做的已經超出原先預估的讓台灣音樂經典化而已,它正悄悄的在發展音樂會的跨界與融合的可能性,它也在改變樂團的傳統分工由各司其職到多元創作。
李哲藝本身是表演性很強的音樂家,編曲指揮演奏全能,又求新求變,自信音樂是不需要被條條框框綁住的,因為音樂來自民間,民間永遠是整體藝術,是綜合性的經歷,無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戲劇西螺七崁,或是綜藝群星會,都是一種文化記憶,也許你忘記誰主演,也忘記情節,但音樂卻存在最久,一直可以帶你回到來時路,彷彿穿梭多重宇宙的時光機!
因此爲了成為文化的新生力量,灣聲不但在音樂上創新,在舞台上創新,甚至打破聽眾的預置結構,成為可以參與的互動遊戲,4日的演奏會,李哲藝指揮自己穿梭於台上台下,向團員及聽眾遞麥克風,把小人物狂想曲中的吆喝聲帶到群眾與演奏者中。某種程度可以說,李哲藝在進行一場對古典音樂的革命,讓音樂回復到市民沙龍的親民型態。他知道,任何在文化中足以流傳下去的,一定是人們可以參與的,深植記憶的,而非聽過讚嘆一番就轉身忘記的!
最後安可曲,是中視的首播歌曲費玉清唱的晚安曲。這首歌在台灣社會的長效直比垃圾車播放的少女的祈禱一樣,已經成為生活的迷因,前幾天才在台電勵進餐廳聽到這首營業即將結束的歌,大家一聽就明白該散伙了!目前這首歌在各種場合要結束時仍然是最美的saygoodbye!
音樂,這就是音樂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歷史記憶,也是凝聚社會共識的迷因,更是我們存在的支撐點。灣聲把台灣音樂與文化,做了很多突破以往的新嘗試,由民謠、戲劇、電影、電視,將音樂在其他視覺藝術中的作用,拉高到極佳的觀照高度,我們的生命能如此豐富,這真的歸功於李哲藝所帶領並親身實踐的一群熱血音樂家的夢想,讓我們謝謝灣聲!
-
鄭家鐘
-
-
向陽
知名作家 2022.01.01 -
元旦首日,聆賞 One Song 灣聲樂團《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心中滿是歡喜。
上半場演出作曲家李哲藝作曲的《臺灣眼世界心──環球遊記》,全曲約45分鐘,以1927年林獻堂環遊世界後寫的《環球遊記》為本,詮解日治時期台灣知識分子追求台灣自主的心境,透過游源鏗道地的台語頌唱,更見蒼涼。
下半場演出的曲目也相當精采,嚴俊傑鋼琴演奏的《青春行草》,以及歌仔戲名角唐美雲演唱的《大願千秋》、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的年輕舞者演出的《阿美族歌謠組曲》,都相當動人,也展現了當前台灣音樂曲風及文化的多樣特色。
感謝李哲藝的邀請、歐聰陽的精湛製作,還有廣播人張翰揚專業的導聆,讓我在新年首日就能聽到充滿激勵動能的台灣的聲音,新的一年能這樣開始,真好!
-
向陽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2.10.02 -
今天下午到松菸誠品聆聽灣聲樂團滿面春風鄧雨賢,有被感動到。
灣聲的音樂演奏我一直不只當音樂來聽,而是看台灣的思想境界可以發揮到哪個地步?今天李哲藝讓我很清楚的看到這點。
我歸納為三點:
1、有詩意的再現
2、有畫面的擴大
3、有思想的音樂
ㄧ、有詩意的再現
首先是有詩意的再現:灣聲費苦心從人家捐贈的蟲膠片,尋找鄧雨賢1933到37創作大爆發時的單曲創作,很多已經軼失的曲目灣聲把他找到,並加以詮釋,讓它靈活呈現,在原旋律中加入古典音樂的詮釋手法,使古曲重新呈現現代的光澤,這種再現方式不是復古,而是古曲新意重新進入人民的文化基因。例如月下思君,由民初純樸的思念表達,用不同音部的特性加其縱深更吻合現代人的思念概念。至於孤雁悲月,灣聲更為大膽把孤單的偊偊獨行,加入了爵士風,孤單的詠嘆竟成了自我解套的輕鬆舞步,灣聲在再現古曲方面用的是接近性及反差詮釋李哲藝說當時的社會條件不是很好因此作曲多反映當時人們的心聲,才能繼續傳唱下來,不過今日要重聽古曲也要呼應現在社會的狀況,人們的心聲已經不同,詮釋自然也要扣合。
灣聲樂團從一開始把台灣聲音帶到國際的這個初始動機,因為這麼有詩意的再現而不一樣了,它不是只用西方古典來詮釋台灣民謠,它還讓民謠長成現在應該有的味道,既再現又扣合台灣當代。
第二、有畫面的擴大
我聽過畫家說聽音樂會有畫面,也聽音樂家說畫畫會有音樂在腦中響起,我以前以為是特異功能,現在發現這是人的本能。
大陸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教授曾在演講中講過「聯覺」我才知道為何音樂會是國際語言?
他說:「雖然聽音樂不要執著聽的懂,但聽音樂我們也很容易聽出一些苗頭。因為有一種感覺可以引起其他感覺的現象,叫聯覺。用聯覺可以懂。聯覺是音樂與表現對象之間的中介環節。例如哀怨的曲調總是低音、慢速、下降的旋律,這種音樂會連結到我們的視覺、情緒、概念,產生哀怨的感受。不僅如此,人的觸覺、味覺也是跟高低音有關,例如巧克力連到低音,薄荷糖連到高音,幾乎大家很一致,當然音樂用聯覺來體會,其表現的準確性取決於聯想對應關係的明確與穩定性,這用到美學原理,咱們對生活意象與高低音有聯覺。觸覺、味覺、身覺跟高低快慢升降有關。
聯覺是人類基本普遍的感覺,因此音樂乃成為世界的語言。
唯樂不可為假!音樂會透露真情表達。
聯覺人人有都在日常生活裡,所以你用聯覺詮釋的音樂就是你的懂。」
在週日的演奏中,我聽望春風這首曲子,有一首是重新編曲,主旋律很簡單,耳熟能詳、就因為如此這首望春風中間就充滿了劇情與畫面,起頭孤燈下的盼無奈的曲調,有孤燈殘影搖晃,中提琴大提琴為主的風吹雲行,最後「被風吹不知」風吹過叮叮噹噹漸吹漸遠結尾。對我來說是畫面非常生動也似乎知道詮釋者本身是有畫面的。
月光下的鼓浪嶼開頭小船搖晃,浪拍岸邊的單音聲,把開頭畫面做出來,月下乘風觀看山影用低音部為主線強調觀者的浮沉,後半以小提琴音部為主的,則強調鼓浪嶼的街景旋律不再流動而是用慢板垂直型的鋪陳,窗光明滅樓宇崢嶸路燈寧靜,都在音樂中浮現,於是我閉上眼睛竟能欣賞鼓浪嶼風景,太殊勝!
於是我覺得灣聲李哲藝及其年輕的編曲家們,他們已經達到用音樂來擴大聽眾的聯覺,擴大了鄧雨賢老師以情緒表達音樂的內涵,讓一聽再聽都能豐富到自己的五感交相感受!我覺得這是灣聲之所以用各種角度演奏台灣民謠卻能一再博得民眾青睞的根本秘密,因為聽灣聲的音樂,它擴大了我們與內在的聯覺!
三、有思想的音樂
今天李哲藝讓樂團的年輕音樂家展現幾首編曲的功力,讓音樂家不只是專注音樂,而是進一步理解發展潛力音樂性,音樂性是必需在有感覺的前提下發展表達的格局與方案,今天的滿面春風,跳舞年代,都讓灣聲音樂家重新梳理了演奏與表達的概念,有了令人驚艷的效果。因此,我覺得灣聲開始藉由團內音樂家開始在努力建立有感覺有思想的演奏方式,李哲藝對音樂家的期望已經超越凡俗了!
此外,音樂會以低音大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及小提琴分別擔任協奏曲的獨奏,把不同音部的樂器都拿來做高難度的演奏,他讓低音大提琴演奏十八姑娘,把極輕快的樂曲跟極厚重的樂器搭配,三個大提琴被操得整個人都趴在琴上,效果特別明顯,李哲藝坐在最後面笑得好開心,灣聲透過這種逼近兩極的器樂可能性真的也拓寬了灣聲自身演奏的可能性!
李哲藝說,編曲編的再難灣聲的音樂家都能應戰,這又激發編曲家去創作更難的曲目,互相比賽,進步無限。
最後安可曲,他以團員的作曲,演出不拉弦純用手彈的月夜愁,這種演奏方式、我也是第一次看見,本來以弦為主的弦樂團丟掉弓純用手彈,變成了琵琶團,竟然自廢武功,顛覆到這種程度,革了自己的命,可見灣聲的變臉已達無上限的哲學層次。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最後李哲藝以石青如老師三十年前為其創作啟蒙他「原來民謠也可用古典音樂的變奏加入民謠創造無窮的可能」的望春風,回到李哲藝的初心及灣聲的原點,當他指揮完這首曲子我看到他潸然淚下,一切盡在不言中,所謂人被啟發的能量及走過一路的篳路藍縷相信哲藝在音符中自己又經歷了一遍感恩與奮鬥的生命吉光!
這場滿面春風鄧雨賢音樂會充分展現出樂團高水準的技巧、音色及音樂性,及灣聲音樂家的不同,特別讓人理解。
如同周海宏教授所言:聯覺是人類基本普遍的感覺,因此音樂乃成為世界的語言。
唯樂不可為假!音樂會透露真情表達。
在灣聲,完全體現。
-
鄭家鐘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1.12.06 -
記憶中的海鮮攤大姐一手好刀工,一大盤炒花枝俐落起鍋,伴著『苦海女神龍』的丹田歌路,豪氣撒下一大把香油九層塔,夜市口、雨棚下,五湖四海都飽足了!
週末的『灣聲樂團-掌中戲台灣』演奏會,以史艷文磅礡的出場曲『出埃及記』伴隨苦海女神龍的華爾滋編曲,苦盡甘來的戲夢人生,活靈活現穿越到十二月乍寒還暖的誠品音樂廳。
我是在『黃俊雄-雲州大儒俠』創下全台97%收視率,「嚴重影響農工作息」政策停播後的隔月才出生的。在上了小學之後的半天班,中午衝回家看布袋戲配飯,看著怪老子、哈買二齒、秦假仙…從螢幕中死而復活,相較當時高年級的李哲藝同學,我顯然是幸運兒。
他可要在第三節下課提早吃完便當,第四節下課鐘聲一響,趁著午休、手刀翻牆回家才能參與每一天的『武林大會』。在他上個月發行的新書『種一顆台灣的音符』讀到這一段,深感今天的音樂會,隱隱之中來自於一段叛逆的緣份。
叛逆,向來是灣聲的強大基因。歌仔戲、武俠電影、布袋戲…一一化作弦樂,從腦袋中海馬迴角落再次盛大,從螢光幕到音樂廳裡投胎轉世、知音相逢再出場。這一次,灣聲新生代編曲家有了後浪推前浪的叛逆表現。
蘇鈺淇在『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1.11.06 -
向過去打一個水漂,跳水的石子、直到心底的江湖。一場【古道西風斷腸劍—電影音樂會】飄浪過後,像逆流的夜渡。
弦音若水,時而洶湧激流,使勁灘頭上的黃飛鴻。低音提琴拍打著船櫓,漁舟潛行電影院裡的墨色。時而竊竊私語、泛起漣漪,撚手空氣中的紋理。或者飄過李慕白的竹林,月色如洗、滑出長長的尾巴,想起年少的一跳、曾經的奮不顧身。
手舉起來、雲就低了。夜行船、同舟一段,藍祖蔚先生化身擺渡人,洋洋說書、娓娓說夢。喚醒全場的俠義,恨不得立馬對杯。
向來李哲藝老師的全場曲目,如今相遇另一系水色。年輕的提琴手初試身手、編曲入魂,匯流灣聲流域。小提琴起手如劍,大提琴悔恨的獨奏,瞇著眼再睜開,琴弓上的白髮盡是荒蕪。慢慢等著一杯涼掉的茶,每一口都是雨中的對打。夜船行,王家衛眼裡的汪洋,依舊遍尋不著碼頭。
武俠,是七情六慾的山海經,科幻的前世今生,翻頁複習成長的章回。捕捉心中的鬼魅,彌補過不去的那一關。一場演奏會,金馬獎典禮的彷彿。高手絕學、門派祕笈、人鬼妖魔仙佛怪…隱隱道出,最後竟是一個人的武林。
江湖故事、半世走過,往往後來的後來,才似有若無的懂。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
Xcott Woo
-
-
Xcott Woo
資深文字工作者 2021.03.13 -
今年的流蘇開的特別美,恰如午後灣聲那一首『孤女的願望』。樂曲一開頭細如髮絲的琴聲,白茫茫的飄在空中,就像一句遊走時空的通關密語,把觀眾引回50年代徘徊人生的雙叉路口。
我其實並沒趕上那個年代。只因年少時曾在卡拉OK打工,才得以接觸到葉俊麟先生的臺語歌。幾個前奏音一出來,一盞掛在心頭天花板的七彩燈,就會旋轉起人們杯裡的華燈初上、酒拳裡的五湖四海,思慕的人望著暗淡的月,可愛的馬跳起寶島曼波。
整場『舊情綿綿』音樂會不時聽到鄰座大姐們的哼唱,隔著口罩還是聽得很清楚,我想是因為早就牢記這些曲目,就像當年K歌場子裡,每一段迴音都開到最大,來賓掌聲鼓勵。
起伏有致的曲目安排,加上李哲藝老師跳脫原曲的創作,時而悠遠時而洶湧,像一艘離岸的船,樂手化身為水手,千山萬水的曾經,輾轉擺渡到聽眾眼前。
驚奇的大提琴擬聲馬的嘶叫,溫泉鄉的吉他前奏、中提琴邂逅三味線,曼波曲中音樂家們solo自由尬場,是青春該有的掙脫吧~每一首曲子都曾經年經,相遇我們才逐漸老去,共同編演一場歲月的戲。
今年的流蘇開的特別香,來年我會記得抬起頭,呼吸灣聲的韻味,在每一回驚蟄與春分之間。
-
Xcott Woo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1.01.01 -
2021新年音樂會
「台灣的聲音」
灣聲一直期許以跟國際各大新年音樂會比肩並列為目標。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台灣新年音樂會恐已取得世界唯一的紀錄。在爆滿的國家音樂廳中,人人戴著灣聲防疫口罩聆聽的場面,恐亦可列入歷史性的圖騰!
透過電視與網路這項紀錄將成為全世界2021的第一個希望之光,讓世人看到音樂如何團結了一方百姓、給出了力量!灣聲新年音樂會我要談的不是單純欣賞音樂,而是拉到文化再創與激活人心的高度來看!
首先是灣聲在李哲藝的豐沛創作能量及音樂才華下,成功啟動了文化再創的風氣。
為什麼不只是本土音樂的經典音樂化而已?而可以拉到文化的層次?
這就涉及音樂在人身上會留下的遠比音樂本身還多。
有人說過,每個人15歲到25歲聽過的音樂,會影響一輩子。這個說法簡單說明了人類吸收音樂作為構建自我意識的重要層面。如同今天演奏的曲目,在第二趴的台灣電影交響組曲中,第二及第三樂章特別令我感動,因為它們正跨過我的青春期,在音樂中讓人追溯一生性格的元素原來是埋在樂音中的,黃飛鴻的將軍令、七匹狼的永遠不回頭,是多麼與年輕時的經歷共振呼應,至今聽來猶熱血澎湃、甚至熱烈盈眶!相信跟我同一世代的少不了這樣的感動,因為它是深植於心的核心記憶!
李哲藝與藍祖蔚的搭檔,講活了電影,演奏出跨世代文化基因,讓這塊土地不同世代的人的青春都連成一條血脈,如藍祖蔚說的「無論乘著黑潮北漂的原住民、唐山過台灣的漢族,都會愛上這塊土地」李哲藝用在創作的方式把文化中的感情密碼再度擴充放大藉由經典音樂的演奏形式,凝聚人心,世代傳承,已超過音樂本身,由第一樂章到第四樂章涵蓋了由日治到現在的各個世代,一直到「那一年我們共同追的女友」及最近的「孤味」。
此外,這次音樂會,排灣古謠、京劇、歌仔戲同登殿堂,與古典演奏應和,證明只要是文化的傳唱,灣聲都可以融入壯闊的經典音樂世界,而帶來文化的串接傳遞。
其次,音樂會激活人性的原力,一位藝術家告訴我他看書時一定要放莫札特的音樂,因為它會讓閱讀呈現更立體、躍然紙上!另外江賢二則以德布西的音樂作畫,把音符化成圖像。由此可知音樂可以激活人腦中的連結通道,得到人心更大的力量。我看李哲藝的編曲技巧具有非常文學性的風格,他讓不同音部樂器、國樂器、管樂器都能適切的鑲入人心中文化記憶點的要害,堪稱是每首曲子在譜寫一篇歷史感性的詩篇。
台灣二十四節氣,以竹笛擔綱,任重的笛音盤旋高亢及低吟鳴唱,演繹出時間與土地的流轉、技巧氣勢讓人嘆服!心向天明音樂渾厚為主,正是表現台灣在疫情中的群策群力風雨同舟的氣概並向防疫英雄致敬!在女高音林錦如同樣渾厚的嗓音中,表現了2020年台灣的集體力量。
李哲藝的編曲功力不只在音樂,而在要呈現的文化氛圍,特別能激勵人心!
這方面我覺得李哲藝詮釋李泰祥的音樂特別用情至深,他在兩首陽剛的樂曲中夾了李泰祥替電影歡顏做的主題曲,這段百轉千回(可惜短了點)非常昇華台灣人的柔情一面帶來原始的生命力!
李泰祥因為胡慧中之美做了永不衰退的絕美,他在出唱片時在封套上寫了一段悶在心裡許久的話,也是回應楊祖珺早先交給他的課題:「我再也不能忍耐了,音樂家應該真正行動的時候到了……我決心要從嚴肅的音樂工作崗位走入群眾,寫出有風格,也能表現我們在大眾生活裡最動人、精緻的感情,寫出眾人的歡喜悲哀,和對時代的感覺,並融合文學,透過大眾歌曲的形式,帶給群眾、走入生活。」。
我覺得這段話來講灣聲樂團及李哲藝,也絕對成立!其三,灣聲新年音樂會,超越了國際新年音樂會的維度,它有效反映了台灣多元文化的兼容性,唐美雲的歌仔唱腔仍然匹敵整個交響樂團、唐文華的京劇唱腔用來唱流行歌曲依舊跳耀於眾多樂器的和鳴破雲而出、太武古謠傳唱即使只有獨唱時亦可破空開出音域,凌駕於眾聲和鳴之上,這樣的場面在其他地區的新年音樂會都是絕無僅有的。
灣聲樂團的各個音樂家實力都是一時之選,作曲太有文化格局、指揮更是超級立體,甚至連全場聽眾都納入指揮,合唱梁祝的大牛及鄧雨賢的望春風。
台灣新年音樂會,光是這三個特色就決定它不是普通的音樂會,根本就是以音樂提振世代文化接軌、創造人人心連心場域的整體藝術!恭喜灣聲!你做到的遠比音樂還多!
-
鄭家鐘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0.12.13 -
李哲藝的創作秘方
灣聲樂團12/13誠品年終最後一場「灣聲跳起來」滿堂彩!
這場以跳舞音樂為主題的演奏會透露了許多作曲家的創意秘密!
李哲藝的創作非常多元化也非常有創意,套一句吳靜吉老師的名言「創造力是性感的」灣聲也是台灣創意音樂中最性感的。
李哲藝今天說了很多名言,還原後可歸納出他的特色:
1、有非常平衡的思考:
創作音樂,要在演奏者、創作者及聽眾三者間達到平衡!創作不但要考慮聽眾的接受度,也要考慮演奏者會為之投入的挑戰度,當演奏者拼下去時聽眾也會聽到那種感動。
李哲藝的弦舞I,融合年輕人的電音與聲響,讓樂團每個樂器都得拼下去。全場呈現專注而飽和的狀態!好創作的示範。2、任何文化都可用音樂佔據一席之地!
李哲藝喜好跨界,能夠先有舞蹈再配音樂,甚至連畫的視覺藝術也配的出來!
弦舞V是吳冠中的一張畫「雙燕」所演繹出的一場舞蹈,畫作中一棟水邊白屋、一棵老樹天上雙燕追逐。這張畫被香港舞團配上母子倚樹望君歸,古來征戰幾人回的中國戲,。天空雙燕嬉戲,對應地上的孤單,李哲藝的作曲演奏時,既有雙燕纏繞的音樂,又透出妻子企盼的旋律,畫、舞、音樂,的連結,不但有畫面還有舞蹈語言。
比起江賢二把音樂融入畫作,李哲藝的把畫作譜成音樂,應該更費功夫!
像泰雅族勇士歌是原住民的傳唱,速度忽快忽慢,原因是跟原住民跳唱時的踩步有關!他們時而半蹲,深蹲、兩腳離地挑起、兩腳著地移動,配音樂就要配到完全到腳的位置,因此節奏變化多端、節拍也要順應它快快慢慢,舞蹈的需要會改變音樂的節奏!
今天我也第一次理解,原來為了方便跳舞,作曲家才會在森巴、華爾滋、探戈中尋求特殊節拍的佈局。3、李哲藝很會說故事,他的演出編排都跟要講的故事有關,在「跳」的部分有法國優雅的孔雀舞、風行歐陸的圓舞曲到查爾達斯這種經典的吉普賽人「強大」的音樂。在指揮臉譜中像哲藝如此會說故事的太少了!
當他說到吉普賽人的音樂需要很強大,否則吸引不了人駐足欣賞,賺不到吃飯錢!原來必須要強大跟否則餓肚子,一下子連起來了!故事很重要!
4、每場演奏不能老是一樣,要在每次中進行微創新!
當音樂已成為日復一日重演的狀況下,重複演奏容易聽覺疲勞,因此,李哲藝深諳此奧妙,總是讓每次的老曲能夠不一樣!例如讓低音提琴演奏查爾達斯主旋律,或在跳舞年代的即興獨奏,力求讓老聽眾願意一來再來發現驚喜!
這種創作者自我意識的「老中藏新」創作術非常重要!
在第一首安可曲時,灣聲集各種弦樂器的正常使用與臨危受命使用,竟然拉的是謝金燕的「練舞功」,流行歌成為弦樂演奏實在非常澎湃!
李哲藝出於對音樂創作的天份及「難不是難,只是等待克服」的心態,很有自信的用創作音樂為工具,吸納了所有的本土元素。因此屢屢刷新期待。灣聲樂團從音樂史的軌跡觀察跳舞與音樂的連結形式,李哲藝則從中找出、整理,所有繪畫、舞蹈中的音樂性,這也是他無可取代的特色!
灣聲年終最後一場誠品演出!安可曲以「最後一夜」劃下句點。灣聲在誠品的演出今年幾近100%完售,證明基本支持者已可以成為票房保證、明年八場誠品演出的票大概可以開始搶了!明年的灣聲有電影組曲、武俠片音樂、還有京劇,崑曲、歌仔戲的音樂。
灣聲愈來愈獲支持,是因為李哲藝的創作秘笈,讓音樂脫離平庸邁向世界一等一的精彩!猴賽雷!
-
鄭家鐘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0.09.19 -
台灣電影配樂大師音樂會聽後感
「一部電影如果你把它消音,會不會看得很貧乏?配樂給了電影張力,沒有扣入心弦的配樂電影就會平淡,事實上電影情緒的表達必須靠配樂才能完整。
9/19灣聲電影配樂大師系列音樂會,請來藍祖蔚搭檔,在每首電影配樂演奏前,配上了人物素描及情節片斷,把原本電影中觀眾,帶回了當時的年代,也帶到了電影的後台。看看周藍萍、李泰祥、左宏元,翁清溪,各自的音樂企圖及作曲後面的感情脈絡。
這裡有個有趣的問題來了:
到底聽音樂只是聽演奏技術還是兼有聽作曲作詞的緣由、故事背景還有創作者的意圖?
灣聲用「說來帶出奏」的演出方式,在台灣算是非常特別的音樂會,我個人認為,應該說這種演出方式是非常有文化生命力的表現形式!
文化無它,斯土斯民而已。
這些配樂大師各有個的文化底蘊,周藍萍,來自大陸卻能把所見所聞都用音樂來紀錄來描繪,一首回想曲,把四季花朵全講完,一朵小花更傳唱不歇。李泰祥是本土音樂天才,橄欖樹就是讓人熱烈盈眶的名曲,但今天演奏的歡顏、討海人,也是非常激動人心,左宏元的今天不回家,大膽創新融合京劇唱腔開頭,翁清溪原鄉人,帶有客家樂曲基因於於委婉當中,深情動人。這些配樂大師跟導演的合作也是另一頁電影史的傳奇。
有了這些元素的鋪陳,加上李哲藝的精心編曲再創作,把原本小調哼哼唱唱的流行歌,還原其古典底蘊,讓這些產生自文化土壤跟我們生命根根相連的曲子再度華麗重生、以古典音樂的調性立體化了情緒表達轉折的細膩讓低吟淺唱與雄渾抒發並置,灣聲不但讓電影配樂有了表現感情的厚度,也同步提高了聽眾對每一曲目文化了解的厚度!
這是打破演出者與聽眾的界線共同鑄成一種文化感情的共鳴並沈澱到人的靈魂。
如果你參加了今天的音樂會,那你從此之後聽「昨夜你對我一笑」或「我是一片雲」、「彩雲飛」等歌曲時、已經應該已經不只是流行歌曲而已,而是更多的情思在當中。灣聲的管弦樂演奏,改寫了原有配樂的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甚至更可隱約有歌劇詠嘆調、宣敘調的結構透出。讓土壤中的音樂花朵綻放出更炫目的色彩。本次演奏中特別挑選當代作曲家金希文的傑作「在花園裡」以繁華錦簇的場景帶我們用雀躍的心情走了一遍群花爭豔的形色之美。
最後一首大眼睛,毫無例外,又是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的熱點,指揮李哲藝搶過小提琴即興與團員對尬飆技,各音部輪流表現一段自由發揮,聽眾接著加入合唱,我稱為一種音樂的擁抱!
好吧!正經八百的古典音樂會是跟觀眾刻意保持距離的,是來給人崇拜的,但灣聲樂團高水準的古典音樂卻是用來給人溫暖縮短距離的。嗯~如果要深入人心影響大家對文化的態度,建立國民自信,達到普及音樂素養,我倒覺得灣聲的風格是很可取的!讓人感動的!
如果你只聽過灣聲的名字,但沒有到過現場,也許最好的方法是帶著耳朵10/17走進誠品音樂廳,親睹灣聲如何飆古典?
-
鄭家鐘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20.01.01 -
寄雄渾於典雅,音樂做為台灣経典品牌
1/12灣聲尾牙,回顧2019共演出94場,這是一般樂團辦不到的。灣聲後援會會長施振榮期許灣聲成為台灣經典品牌讓世界看見台灣。
我個人受到戴彰紀的帶領,有幸結緣參與灣聲的篳路藍縷過程,直到茁壯的今天,見證音樂的感動人心,台灣有一流的音樂家,加上天才指揮家作曲家李哲藝,確實是台灣的世界級優勢,音樂是跨國界的,可以傳達感情無遠弗屆。但音樂要有生命力必需來自文化,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說,文化就是「斯土斯民」,台灣的聲音也必需來自於斯土斯民的生活,李哲藝則說,灣聲的目標是讓經典(古典)音樂能深入每個人的生活,在在都印證音樂的文化基因。
今年元月一日新年音樂會,灣聲組織了八十人的樂團,加上流行樂殷正洋、京劇黃宇琳、歌仔戲唐美雲三大巨星唱將,還有草埔部落青年會,小提琴家魏靖儀,展現了族群文化的經典音樂可能性,難怪施先生說新年音樂會如同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行為藝術,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國際策展事件(據說今年觀賞人數破百萬人次)。我想,這個事件有機會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地標,而且指日可待!
回到音樂會本身,過去聽過灣聲演奏多場,一直在研究為何聽到灣聲用古典音樂方式演奏台灣民謠,有時會掉眼淚。這些以前也聽過啊!KTV常唱啊,但為何以古典樂方式演奏會催淚?
在此次能夠足足聽三個小時的李哲藝作品,尤其第二段的一路走過來交響樂組曲,仔細聽過自然風聲、大地嘆息、雨後春筍、青春吶喊、百花綻放五個篇章,足夠的厚度去深入對他創作的理解。
有三個發現:
1、只有古典音樂的形式最有能力讓人的文化基因被激發,在雄渾、婉約、悲愴、雅緻,纎穠,高古幾種基因中同時有共鳴頻率的只有交響樂。
2、系列聆聽百年台灣歌謠組曲中最容易看到自己生命有哪些音樂的文化基因,也就是你我生命的真實底層狀態。
讓我熱淚盈眶的三首,居然是日本歌改編的黃昏的故鄉、橄欖樹與新不了情,這三首歌為什麼會對我有靈魂的共振,我也說不上來,只能說每個人都是在成長過程中,會自然形成的社會基因吧!例如我出身家裡有濃濃日本味卻非常放任我單飛的的家庭、中間經歷很多愛的事件(學校教官、書店老板、陽春麵攤老板、大學校園學姊、老師等)他們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記就會感應到被李哲藝激發出來的文化共頻,相信很多人都有共同感受。
3、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自然會在文化上形成共同的社會基因,其中,音樂最具穿透力,他會伴隨我們一生也勾起族群認同,而且它可以跨國界很不同文不同種的人群亦會相應共鳴築起感情的聯結。也就是說,透過音樂,最容易世界大同。當然聽的過程,也見識到李哲藝的管部弦部搭配,甚至國樂樂器笙、蕭,琵琶、箏的獨到使用,融合中西,在台灣音樂經典化中進一步做了樂器融合化。這種交響組曲的編法有相當難度能夠組合這麼出神入化,可說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
就藝術史來看、灣聲的成立是個指標的文化現象,顯示台灣的文化軟實力已經有進軍國際的能量與能力!期許灣聲成為台灣進軍國際的經典品牌、並進而成為世界經典的當代品牌!
-
鄭家鐘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19.04.07 -
音樂與影像的對話
李哲藝VS魏德聖
4/6灣聲音樂會收獲很大,音樂苦練成鋼固然重要,感動的是後面的了解。每個人的經歷都是我們的老師,李哲藝的靈活搭配魏德聖的木訥非常平衡。並不是每一場的名人音樂會都能如此的
電影製作人VS音樂製作人的對話非常開腦:
1、影像啟動大腦編故事,形塑內宇宙,音樂喚起神經荷爾蒙,點亮大爆炸。魏德聖說,音樂,就是鋪陳你心情,在電影裡也是一樣,我用畫面在鋪陳故事的同時,用音樂把感情散到觀眾當中,讓觀眾聽著音樂、看著畫面,無形中進到畫面的劇情裡面。魏導演說故事構造一個觀眾要進入的場景一個世界,但沒有音樂,則無法讓觀眾內在走入劇情,產生感動的火球。
李哲藝則提到音樂家做電影配樂,必須恰到好處,否則觀眾會被音樂拉走,故事被搶戲了。因此理解導演要表達的情緒,是最大功夫,同樣兩個人說要表達憂傷情緒,但你的憂傷跟我的憂傷不同,經歷不同,魏導則說,配樂對不對聽前面三個音節就知道,中了,後面95%都會對了。李哲藝說,配樂跟導演一樣要從頭看到尾看好幾遍,才知道那個音符下在那個點對不對?
原來,影像與音樂有一種瑜亮情結有機對抗!
2、配樂昇華了電影,將情感留在潛意識深處,讓影像化為永恆。
李哲藝提到顏尼歐.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義大利電影音樂的國寶級大師, 轟動國際的影音作品包括:《教會》、《新天堂樂園》、《荒野大鏢客》、《 四海兄弟》、《鐵面無私》、《海上鋼琴師》、《真愛伴我行》……等,生平 累積獲得5座英國影藝學院獎與威尼斯影展的終身成就獎。
Morricone的音樂產量也相當大,五十年完成的配樂超過500部。真是驚人的紀錄無人能出其右!新天堂樂園的音樂讓李哲藝愛不釋手,原來配樂可以給電影的靈魂加持到頂峰!
Morricone運用變化繁多的樂器和創作手段,通過音樂去鋪陳劇情或者場景:猶太豎、走音的口琴、短笛、管風琴、古怪的口哨聲、異常響亮的喇叭聲、奇怪的戰地歌聲、甚至各種人聲……這些構成了一個品牌,讓他變成導演值得等待音樂的大師。
但魏德聖說「我預算有限,等不起啊!」不過該片的音樂也有了不起的成績。
魏導拍KANO ,用的是日籍音樂家佐藤直紀,他可以說是在日劇、電影中時常出現的配樂大師,日劇《糸子的洋裝店》、電影《神劍闖江湖真人電影版》都是他的傑作,但魏導說找他是因爲聽了他在《龍馬傳》中的配樂極具衝突性,運用管弦樂與傳統樂器演繹時代的衝突及底層的革命情緒非常適合他要在KANO中表達的情緒。《KANO》這齣關於土地、青春、熱血與時代的電影,找來佐藤直紀做配樂而有了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
這次演奏的爆發的黑土,是在決戰時的配樂極具熱血,嘉農的不屈精神也從曲子中流瀉而出。順便一提的是,「爆發的黑土」最令人印像深刻的,便是Akira在決賽中即將揮出最後一棒,在那時刻看見紛飛的蝴蝶飛過蔚藍的天空與熾熱的太陽⋯這樣的情緒用音樂堆高澎湃中那股蒼茫的絕決,也唯有畫面和音樂結合才能體會。
3、藝術是沒有偶然的,元素的精妙運用,存乎一心。
李哲藝:演奏民謠,為什麼要有變奏?歌曲可以重複唱四遍因為有歌詞,歌詞不同一樣旋律聽眾可以接受,但演奏不行,同樣曲調連奏四次聽眾會瘋掉,因此要在中間變奏,陽光加點陰影,黑暗加點曙光。新天堂樂園的明亮開心中,也加了些跌宕沈吟的變奏。
魏德聖;我沒錢錢都借來的,要控制預算。因此不能浪費時間也不能浪費鏡頭。我的分鏡圖做到非常細,一幕幕妥善規劃,避免現場創作(萬一當天身體不舒服怎麼辦?人跟時間都是成本),我拍的ok 帶使用率超過95%甚至100%,跟一般使用51%左右精準許多。
拍KANO 發現棒球賽很難拍,動靜的節奏差很遠,有時一群人呆呆站在各角落,球沒打出去,節奏慢到不行,但一但打到球,全場都在快速移動,要拍哪裡啊?自己去洋基球場看現場,沈悶的要命,不如看電視轉播,轉播時有10幾部攝影機切換,鏡頭把畫面壓縮到很緊湊多變,因此我跟導演說「就拍成電視轉播那樣」
由兩位大師的交談,我深深感到藝術是沒有偶然的,每個元素都有眉角,都要精確經營,音樂是如此,電影也是。
演出曲目:
花漾電影配樂
新天堂樂園
四海兄弟
光陰的故事
1943情歌
國境之南
賽德克巴萊電影配樂
52hz我愛你電影配樂
爆發的黑土
無樂不作(安可曲)
必須說,爆發的黑土放在最後是對的,加上安可曲的震撼,才能留下完美的ending!
好!
-
鄭家鐘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2018.09.23 -
每人心中有個貝多芬
9/23藍祖蔚、李哲藝、灣聲樂團的演出太華麗動人了!
音樂的感動絕不止音符,藝術是內在畫面與外在感官的整合!腦中左右腦就是一個樂團,有畫面有感情有故事有回憶,藍祖蔚的說把故事超越了畫面,李哲藝的做,把音樂超越了回憶,真正藝術的感受都是跨界的,何況電影是有聲的畫面,是動用感官最多的媒體。
向左走向右走在藍祖蔚的詮釋下,相遇成為句點,等待注定會失去,䥫達尼號不只是不對稱的愛情生離死別,而居然是向上的小提琴盤旋跟向下的中低提琴纏繞,把那個鋼鐵空間中的人的情欲點到那哲學的終局,悲情城市山雨欲來的風起雲湧跟社會的希望幻滅乃至回歸蕩漾後的hold住,用起伏滲透前湧後退的音浪,形塑了時代的感嘆,李屏賓的運鏡在沒有畫面下仍然描繪的栩栩如生藍老師的電影功力簡直出了神又入了化。辛德勒名單電影的製作帶出小提琴宛延的悲嗆與紅衣女孩的生命飄搖,音樂中無法自白的那個節點一經點出,整個演奏凌空而起成為聖潔的祈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人人會哼,彷彿只是十里洋場的輓歌,然而用慎之的生命點描及群星會那舊日繁華鋪陳,歌曲中漂泊的靈魂也進入了音樂家的胸膛,特別是女人香本就是澎派的探戈,但藍老師把它跟舞蹈的真義連結,對如你我曾經瘋狂於姿體搭配氣息共感的舞蹈者來說,這段盲人與姪女一老一少用身體互相問訊牽引的優美舞姿,一下子在每一個旋身勾勒之中,蹦出樂音中潛藏的身體力量,讓演奏者與聽眾如癡如醉不能自拔。
海上花的夢幻、秋水伊人的惆悵,新天堂樂園的珣斕,之後,思慕的人這首聽膩唱爛的老歌,竟然在大編劇與小明星,愛慕與失智,重新點燃內在的火種聽起來完全不同了!桂河大橋中提琴的口哨聲,及大提琴低音提琴對行進踏步的詮釋,與及小提琴部激昂的挺胸,音樂就足以成為一支軍隊!兩段梅花,一象徵落淚的堅忍一象徵前進的悲壯,歷史血淚在此重演,灣聲的能耐在此與土地結合!安可曲,007片頭音樂,趣味十足,而弦樂拉出那種電影主題曲的風格,如繪畫般色彩鮮明。
藝術從來都是觸及內在畫面的,內外呼應的,音樂有視覺性,視覺藝術也一定有音樂性,人的靈魂本來就是音樂的,人人心裡都住著貝多芬,藍祖蔚與李哲藝巧扮靈魂的魔術師,透過影像、聲音、故事、回憶召喚了聽眾靈魂中的音樂性!
-
鄭家鐘
-
-
呂岱衛
資深音樂工作者 2017.02.18 -
寫給台灣的情歌
灣聲樂團成立音樂會有感是什麼樣的感動能讓一場以演出台灣作曲家作品為唯一內容的音樂會,在終場時獲得全場觀眾的起立鼓掌與致敬?又是什麼樣的一股信念讓一群優秀的年輕音樂家願意付出大量的心力與時間、在幾乎無償的條件下,每週不間斷地聚在一起,練習一首又一首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的臺灣歌謠與本土作品?
灣聲樂團就是這麼一個擁有信念與傻勁的樂團。回想去年夏末,在臺北某間團練室裡,灣聲樂團的發起人李哲藝正抖著額頭上豆大的汗珠,領著團員們排練他特地為弦樂團成立所重新改編的臺灣歌謠與原創作品。當時的我看到每位團員專注認真於譜上的每個細節,在李哲藝一次又一次的要求下調整音色、拿捏層次。團練後,李哲藝向我提起他發起成立灣聲樂團的理念與構想。當時的我一度認為只為了專門演奏臺灣人的音樂而成立一個樂團,這是否有些不切實際?更何況團員們幾乎是分文未取,花費如此多的心力與時間來練習,這樣的熱情能維持得住多久?臺灣又是否能有這麼一個環境足以支持這麼一個樂團?
然而這樣的疑慮卻在前兩天灣聲樂團的成立音樂會上一掃而空。明明是再熟悉也不過的歌謠,為什麼還能讓我的心情激動、好幾次止不住差點奪眶而出的眼淚?我想我聽到的不只是音樂、不只是感動,而是灣聲樂團那從上到下、齊心齊力所展現出的信念與對臺灣這塊土地濃到化不開的情感。
從當晚開場演出的前兩首樂曲《臺灣舞曲》與《梆笛協奏曲》開始,灣聲樂團所展現的演奏實力便牢牢地抓住了我。江文也的《臺灣舞曲》無論是最原始的鋼琴獨奏版或是後來拿到大獎的管弦樂版,都存在著演奏技巧艱難、音響色彩難以捉摸,甚至結構處理不當就會使音樂分崩離析的問題。而李哲藝這次將原本的管弦樂版改編成難度更上層樓的弦樂版,要讓全團 30 人在單一音色下製造變幻莫測的音響與層次分明的織體,光想就覺得不可思議,然而當晚樂團的演出卻著實讓我吒舌。整首樂曲無論主題、對題、或是襯托於下的和聲音響皆清晰無比,音樂聽來井然有序卻又不失生動活潑,,每位團員對於自己的聲部線條都能掌握確實、收放自如,這樣的《臺灣舞曲》傳達出了江文也的意念,同時也讓人更期什麼樣的效果?
果然,沒有梆笛的《梆笛協奏曲》真的是讓演奏難度再提升好幾個檔次的樂曲。雖然這次樂團僅演出了這首經典名曲的第一樂章,然而李哲藝要求第一小提琴模擬梆笛的效果、整首樂曲幾乎都在高把位上呼嘯,讓梆笛協奏曲成了小提琴的超技協奏曲,這樣的改編與演奏真可說是神乎其技。再次讓台下所有觀眾見識到了灣聲樂團非凡的演奏實力。
接下來無論是大家熟悉的《嘸通嫌臺灣》、《橄欖樹》或是李哲藝重新改編串連的《四月雨小提琴幻想協奏曲》等,都是音樂精彩、情感真摯的作品。樂團的演出不煽情、卻也不流俗,讓旋律穿插在各聲部間,搭配節奏韻律與和聲的轉換讓音樂自然流露出情緒。我相信當晚台下許多觀眾絕對會跟著音樂情不自禁低吟著旋律,因為這是屬於我們的歌,只有我們知道該怎麼唱。
下半場的四首臺灣民謠代表的是台灣多元文化的展現。從《望春風》到《天公落水》、《茉莉花》到《阿里山之歌》,每個族群都擁有屬於自己最美麗的音樂語言。李哲藝結合了各式曲風,從如歌的行板、優雅的圓舞曲到節奏輕快的拉丁舞曲,賦予了這些傳唱大街小巷的歌謠全新的生命力。在灣聲樂團時而細膩、時而奔放的詮釋下讓台下觀眾忘我地陶醉在美妙樂音之中。臺灣擁有這些美麗的聲音,哪還需要政客們假情假意地喊出族群融合?透過音樂,我們一直都是融合在一起的,不是嗎?
緊接著,兩位聲部首席梁茜雯與歐陽慧儒分別在樂團的伴奏下演出了這場音樂會中最觸動人心的樂曲。梁茜雯的《草螟仔弄雞公》在詼諧中展現浪漫,李哲藝巧妙地調整節拍韻律,讓俏皮的曲調也能抒情,而梁茜雯的小提琴演奏彷若對我們訴說一個年代久遠、屬於阿公阿嬤的故事,既懷舊也濃郁,甚至還讓我們嗅到了田野的稻香。而由歐陽慧儒所演奏的《碎心花》不知讓台下多少觀眾掏起了手帕頻頻拭淚,這是鄧雨賢寫給早夭的愛女最沈痛的一首歌曲,音樂裡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沒有驚動天地的嚎哭,只有那點點滴滴、刻骨銘心的哀傷與懷念。當年鄧雨賢把這種臺灣人的含蓄寫進了音樂,而今李哲藝將這樣的含蓄透過大提琴的音色悠悠道來。歐陽慧儒的詮釋深刻誠摯,每個音符都在他的弓上如泣如訴、扣人心弦,可說是當晚音樂會中感人至極的樂曲。
當晚最後的壓軸曲《弦舞》可說是李哲藝為弦樂團所寫下最精彩的炫技作品。當帕薩喀牙舞曲的頑固低音遇上觸技曲般的音樂鋪陳,30 人的弦樂團就如同置身在風暴中的一艘大船,必須齊心齊力跟著指揮如舵手般的指示、在高專注力的要求下齊心齊力在風暴中穩定前進。《弦舞》之難不僅止於技巧,而是弦樂團各聲部、各樂手間知己知彼的默契,你來我往、張弛分明。此外,在樂曲中段由各聲部首席如同即興般所演出的炫技樂段,更有如高空走索、臨淵履冰。果然一曲演罷,全場情緒沸騰、掌聲熱烈。這證明了灣聲樂團絕非臨時拼湊、更不只是隨意玩票。樂團有組織、有默契、更有水準齊一的高度演奏技巧,若非長時間練習,絕不可能有此境界。
最後在觀眾不絕於耳的安可聲裡,樂團再演出了兩首安可曲《搖嬰仔歌》與《蘭陽舞曲-丟丟銅仔》,同樣感人肺腑、引人激賞。值得一提的是,在音樂會後的隔天,我剛好來到蘭陽博物館一遊,沒想到在展覽室一隅播放的竟是昨晚才聽到的《蘭陽舞曲》,當弦樂團奏出如調音般的招牌前奏時,我的思緒竟跟著音樂起伏而升騰、久久不能自己。
會後,李哲藝在台上所發表的一席感言激勵人心。如果連我們臺灣人都不願意珍視我們自己的音樂,那還有誰願意為我們珍視?如果連我們臺灣人都不願意演奏自己的音樂,那還有誰願意為我們演奏?臺灣的音樂不該只是收在圖書館裡的文獻資料,她得活過來、活在舞台上、活在每個人的心底。只有從我們自己作起,才能讓大家永遠記得臺灣有這麼美麗的聲音。
灣聲樂團,恭喜你們,你們做到了!灣聲樂團,也謝謝你們,因為你們讓我再次重拾了對這塊土地久違的感動與信念。
對灣聲樂團來說,這晚是他們的成立音樂會,卻也是臺灣音樂復興的里程碑。這一小步走得並不容易,且讓我們用行動來支持這個屬於台灣人的樂團,讓屬於我們自己的聲音能永遠飄蕩在這塊土地上,為後代留下最珍貴的文化記憶。如果這場台北的成立音樂會你錯過了,3/5 下午,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還有一場,由灣聲樂團所組成的首席室內樂團將邀請你一起來聽見屬於臺灣的聲音。
-
呂岱衛
-
-
澎恰恰
-
灣聲 臺灣的聲音
我喜愛音樂,但我從未想過音樂的極致境界是什麼?一度我認為自己對音樂已經有相當的素養,直到看見灣聲樂團,終於瞭解自己在音樂方面的理解有多淺!
灣聲 臺灣的聲音
經過近距離,同台合作之後體會到李哲藝老師帶領灣聲樂團的誠意及企圖,一種來自最原始鍾愛土地的心意,由灣聲一曲一曲中流動過往,穿越時空!原來臺灣有這麼美麗的音樂元素,原來臺灣有國際級的音樂人,他們的理想只有一個讓臺灣的美麗音樂隨地球轉動!
讓我們一起欣賞屬於我們自己的樂聲,灣聲 臺灣的樂聲!
-
澎恰恰
-
-
洪敦翰
-
音樂像旅行一樣
驚喜都是其中最美妙的體驗
灣聲樂團永遠呈現的都是驚喜。 第一次我聽到他們的音樂,突然發現我耳熟能詳的歌謠,竟能以小提琴把其中的感情放大十倍。第一次我見到他們的表演海報,突然發現音樂的內涵也能以繽紛的構圖豐富音樂給人的醒像。第一次我見到李哲藝與他的團員時,突然發現這群有才氣的人,也能有無比的熱情與能量,一次又一次攪動大家對音樂的愛好。灣聲樂團真是驚喜無限。我印象中,藝文作品該像個好酒的釀造,久久才來一次令人驚艷之作。我個人不是藝文之人,我只能猜測,這其中要嘛是靈感不是天天有,要嘛就是藝文總是浪漫取向,不會與紀律掛勾。但灣聲樂團好像不大與這個藝文理論同調,沒隔多久就能聽到他們的新品發表,或是大小型演出的消息。似乎是李哲藝大師與這個樂團,有用不完的靈感與精力,一次又一次的帶給愛好者驚喜。不然就是有一個神奇的魔力,躲在他們的樂譜裡。在台上樂譜一打開,精力與靈感就穿梭在一把一把的樂器中蹦蹦跳跳。
李哲藝大師說過一個很科學的想法,如果把臺灣的民謠用五線譜與弦樂譜出,那臺灣的音樂就能透過網路,瞬間交給西方人演出,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染能量。李大師一直很邁力的在實踐他的理論,再加上李大師的出品效率與演出的頻次,灣聲樂團的氣度與潛力已經是另一個層次。換句話說,如果他們是一個股票上市公司,很快就會是股市上的大黑馬。偶爾我把灣聲的唱片放出來聽,我的情緒與回憶馬上就跳到許多我哼哼唱唱這些民謠的場景,馬上就跳到樂團演出時,我在台下聽到眼眶濕潤的感動。
關於旅行這件事,既使反覆看了旅行中的錄影與照片,仍然感受不到空氣中的味道與溫度中的溼氣,在回憶上總是會失真。音樂除了像旅行一樣,驚喜是其中最美妙的體驗。但關於音樂,放個唱片,就可以找回99%的回憶。兄弟姐們,好好聽聽這張灣聲樂團的唱片吧。也可以多買幾張,把這個美妙再送給你的兄弟姐妹!
-
洪敦翰
-
-
顧炳容
-
為什麼要灣聲
台灣 撇除政治之外,人民溫和善良親切;但最欠缺的是:人文藝術素養及國際能見度。
在古典音樂這一塊,台灣有幾個公私立的樂團,可是跟普羅大眾有隔閡;不論是將古典音樂引介給人民,或將台灣的音樂推向國際,都不見熱度。
灣聲{古典音樂臺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讓人感受到那份熱情,也正好彌補了台灣最欠缺的。
期許[灣聲]有一天,是全球認同的(台灣柏林愛樂)。
-
顧炳容
-
-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
讓屬於臺灣的音樂飛向世界
我是音樂的門外漢。有次問我的好友吳會說:「你是怎麼學習如此欣賞音樂的?」他說:「聽的場次多到成為生命中的習慣、每年每月必載的行事曆,自然就聽懂了。」很多高手寫的樂評,對我而言是無法解讀的,音樂的科學、技巧、及樂器相關知識,我都所知有限,但是好的音樂依然可以感動我,我是打開心靈來聽的。
跟灣聲樂團的接觸只不過兩個月不到,但每次聽他們的演奏都讓我熱淚盈眶,有一句話說:「哭,是心要說話。」心沒法用語言表達(那是腦的方式),它只能用眼淚表示感受,喜極而泣、悲從中來、笑出眼淚,都是心打開的結果。灣聲用最高絃樂規格來演奏臺灣有關的音樂,象徵臺灣音樂家的技巧足以比美全球水準,在這前提下的再進一步。音樂家願意用自身所學來演述自己對臺灣風土人情的感情,而不再做為西方主流音樂的附庸,什麼叫臺灣站起來?這就是在音樂領域的「終於站起來!」灣聲想做的,不僅是在音樂上的創新,也不是老歌曲的新包裝。他們想做的是:足以讓全世界主要音樂廳都可以演奏的「關於臺灣的文化靈魂」過去有人嘗試過,但當時基礎還太薄弱,音樂界高手不足、社會對音樂的胃納還淺,沒法形成力量。今天,臺灣國際級音樂家輩出,終於有機會。
兩場室內小型音樂會,讓我每次都掉眼淚。從來沒有看出臺灣音樂有可能如此豐富的表達它的美!李泰祥的橄欖樹,兩次都讓我感動。團長李哲藝說:李泰祥在流行音樂中放進古典因素(如希臘調式的音階),流行跟古典,是互通互融的。
走自己的路,這不是第一次,大家都記得校園民歌是怎麼崛起的? 1978 淡江事件是因為有位年輕人摔破一個可口可樂瓶子。說,我們要演唱自己的歌!然後風起雲湧創造民歌黃金時代。現在,大陸的歌唱節目中,常用的歌曲還有ㄧ半是來自臺灣的校園民歌!可見音樂是文化交流最具穿透力的載具。
身兼作曲家、指揮家及音樂演奏者的李哲藝,已經有 40 多年的音樂資歷,由四歲就開始接觸,團中像大提琴歐陽老師也有 30 幾年的樂齡,那天小提琴驚艷全場的薛老師,也是。薛老師才剛剛把帕卡尼尼 24 首超高難度的小提琴樂曲ㄧ次完封。這些頂尖的樂團首席音樂家湊在一起,為了臺灣古典走自己的路,或將是繼校園民歌運動之後,另一個足為里程碑的臺灣音樂新風潮。這次,我們不是拒斥西方的歌,而是用西方古典的翅膀飛起台灣音樂的天空!這是自信的起點。
臺灣中提琴演奏家 Mellisa 說:「音樂是一個音一個音練出來的,絕對的音準是基礎,練到每個音都到位需要苦功。」歐陽老師說:「除非演奏時心裡在唱歌否則沒辦法讓情感到位,手及琴只有心中有歌才能完美結合。」薛老師說:「當大家以為演奏天衣無縫時,只有自己知道還有多少地方沒做到。」
灣聲的音樂家,各個頂尖,但仍然在自我要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也因為如此,身為門外漢的我,聽他們的演奏,都感受到觸及靈魂的共振,這種共鳴,來自於音樂,卻遠遠超出音樂。無論橄欖樹、望春風、外婆的澎湖灣、還是鑼聲響起,在一首首熟悉的旋律中,有臺灣杉的香味、海風呼呼的鹹味、午後沙沙的蟬鳴、還有人民生活的各種談話與嬉鬧聲 ...... 這些是屬於生命的記憶,讓我的心打開,於是我的心要說話,它以眼淚表達靈魂裡的吶喊!
音樂,其實是我們靈魂的ㄧ種能量,原住民愛唱歌,他們懂得音樂是祖靈的語言。音樂不只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它也是全人類的共同靈魂語言,臺灣的美善真,透過音樂可以讓不同文化的人群ㄧ起聆聽ㄧ起感動ㄧ起打開心扉。
音樂,或許是能飛得最遠、持續最久的臺灣之美。讓我們助它奮力起飛!
-
鄭家鐘
-
-
雷輝
-
什麼是臺灣的聲音,臺灣四百年的歷史可以用什麼聲音來代表?是鄧雨賢?江文也,蕭泰然?回顧西洋的音樂歷史我覺得有三位作曲家可以代表他們自己國家非常的獨特的聲音,例如蕭士塔高維奇,西比流士,及巴爾托克。臺灣呢?臺灣的聲音資源很豐富多樣,例如南管,北管,歌仔戲,甚至是原住民的曲調,都是臺灣獨特資產。期待李哲藝老師帶領灣聲樂團,讓樂友們更深入了解台灣 400 年的多元歷史,以音樂詮釋這塊土地的聲響,用聲音發現臺灣,讓世界聽見臺灣。
-
雷輝
-
-
施振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 /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
灣聲樂團是由一群臺灣傑出的年輕音樂家所共同組成,他們有使命感、有理想、更有熱誠,要為臺灣發聲,讓臺灣的音樂成為世界古典音樂的主流之一,而他們所創作的音樂,更讓臺灣這個島嶼上聽到的人都十分感動!我對灣聲樂團全體團員的努力付出要特別表達感謝與敬佩之意,也要鼓勵這群年輕的音樂家,從臺灣這塊土地出發,未來繼續在世界的音樂舞台上做出貢獻,也謝謝他們用音樂讓臺灣的未來更美好,大家一起加油!
-
施振榮
-
-
-
等待